第133章 那些年,那些事-《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寧王權有些不滿,遂用計謀,改封南昌。

    朱棣同意,在永樂元年二月十二日,以大寧兵戈之后,飽受創傷為由,移藩,改寧王府于南昌。

    寧王權到了南昌后,知道自己的身份尷尬,就開始韜光養略起來,朱棣也一直盯著…………

    而到了仁宗時期,對寧王權法禁稍稍寬松,朱權就想回大寧,給他的好大侄子仁宗皇帝寫信,說南昌并非他的封國,想回轉大寧。

    卻被好大侄子拒絕。

    一輩子韜光養略,也讓他活到了七十一歲,算是高壽。

    而現在的寧王朱奠培。

    寧王權嫡長孫,在正統十四年襲封寧王爵位。

    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超長待機的親王,活到了七十四歲。

    燕寧事,天下皆知。

    故寧王在世襲王爵中,永遠是那個特殊的存在。

    寧王權在世的時候,就對南昌城外的灌城鄉土地起了想法,不過遇到了于謙,鬧得沸沸揚揚。

    寧王府也沒有得到這些土地。

    現在朱奠培繼任寧王,不知道是否想要完成爺爺得生前愿望,還是簡單得對那些良田有想法。

    他對這些土地接著起了貪念。

    ………………

    京師,李府。

    李賢坐在上首,一臉淡然的看著正在喝茶的徐有貞。

    他就知道徐有貞會來。

    “李輔臣,此事干系重大,本官想了想,你與于太保二人皆是輔臣大臣,不宜摻和進宗藩之事,可,本官亦是人微言輕,也怕弄巧成拙啊。”徐有貞喝完茶水后,便開口說道。

    李賢輕笑道:“人微言輕,現在滿朝文武,哪個不知道徐都御史的大名,怎能用人微言輕這種字眼來形容自身呢。”

    對于李賢的恭維,徐有貞很不受用,他臉色一滯,“別耽誤時間了,李輔臣你想讓我怎么做。”

    “太上皇之事怎么做,現在就怎么做。”

    徐有貞聞言一愣:“你的意思是朝會之事將這件事情拉到臺面上來做,這不是逼宮嗎,不行,本官還是要去詢問一下陛下,看他對此事有何看法。”

    好家伙,這事情一直拖著,你們不廷議,自己一回來,就廷議,這不是擺明讓自己當出頭鳥的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