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不過五代十國之后吳權割據安南脫離南漢,而后北宋結束五代十國連大理都收拾不掉,更不用說收復安南故土了。
在洪武末年的時候,安南發生了叛亂,而后大明開始爆發了靖難之役,也無力顧及安南王室。
到了永樂初年,太宗文皇帝將大侄子一腳踹開,穩定大局后,再一看,安南,好家伙,安南王室陳氏幾乎都要被殺絕了,而后大明出兵幫助陳氏平叛,打的差不多了,就開始全國范圍內找尋王室后裔,找了許久,也沒有找到,當然也有一個可能,根本就沒有找。
找國王找不到怎么辦,那就大皇帝代管吧。
實際上這一條讓永樂大帝朱棣也在朝中收了很多的勸諫,并且用的還是朱棣老爹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對其的評價“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可朱棣力排眾議,還是決定收復安南。
先是民間造勢,安南耆老一千一百二十余人上言:“陳氏為黎賊殺盡,無可繼者。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
仿佛整個安南人的心中都有一顆中國心,他們一閉上眼,出現的都是長江,珠江,松花江……
明太宗朱棣順應天意,響應安南人民回歸祖國熱切期盼,與對大明的誠懇請求,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改安南為交趾,設三司,十五府,分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又設太原等五州,直隸布政司,分轄二十九縣,最后大軍進駐安南。
而善后工作,大明做的也很是到位,陳氏諸王被弒者咸予贈謚,建祠治冢。
之后交趾東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自從從五代十國叛亂出去的安南,數百年后,終于在一次的回到了他溫暖強大的大家庭。
對于朱棣的這個決定,在后世人看來是非常正確的,當然在朱見深看來,也是非常正確的。
朱棣根本就不是一個好大喜功性格的人,他所作的事情,也都是想在自己的父親面前證明自己,證明父親錯了,自己比朱允炆更適合接手他的基業。
收復安南,朱棣也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安南地處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可以充當明朝經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收復安南之后,大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島,近可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
雖然在永樂年間這些西洋海外諸國都是由鄭和的大船隊所震懾統治,繼而能夠維護天朝上國在西洋建立的威嚴與朝貢體系,可話又說了回來,鄭和的大船隊是暫時的,可安南,乃至中南半島這快土地卻是永遠存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