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襄王入朝-《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當然朱祁鎮之所以這么對待這位叔叔,也都是因為朱瞻墡在他被幽靜南宮之時,對朱祁鈺的上表讓朱祁鎮很是感動。
乾清宮中,朱見深見到了襄王。
而襄王也見到了他們老朱家的棉花球朱見深。
朱瞻墡行外藩入京跪拜之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襄王請起。”
朱瞻墡站起身后,便聽到了朱見深說道:“給襄王賜座。”
兩名小太監端著一張太師椅慢慢的走了過來。
“謝陛下。”說完之后,朱瞻墡便坐了下去。
朱見深看著朱瞻墡坐下后,便開口說道:”襄陽之事,襄王功不可沒啊。“
朱瞻墡聽完之后,心里面有些涼颼颼的感覺,根據自己對皇帝陛下這么多年辦事風格的了解,這肯定是在說反話吧?他想要開口辯解一番的時候,朱見深卻接著說道:“朕今年大婚親政,治理天下,勤勤懇懇,沒想到百姓的日子還是那么艱苦,這次若是沒有襄王出謀劃策,朕到今日也不會知道襄陽之事,不過,朕還是有個疑惑,望襄王能夠為朕解疑答惑。”
他當上皇帝十幾年,養氣的功夫已經修煉的爐火純青,別說下面坐的是爺爺,即便坐的是爹,他也能訓兩句。
“陛下請問,外臣一定不敢隱瞞。”
“若是襄王對百姓之事如此關心,為何不在成化九年上奏,即便成化九年的時候看不出什么端倪,可成化十年,成化十一年初,大禍之事已經迫在眉睫,為何也沒有在給朕的上表中沒有絲毫體現,難道是寧王之事傷了襄王的心嗎?”
朱瞻墡聽完之后,眉頭一皺,怎么扯上寧王了,咱們的關系又多近,豈是寧藩能比,就是因為關系近,我才不敢上表的,你不清楚嗎?
“臣對于地方政務不甚了解,也不便插手。這次是宜城縣令趙懷安找的臣。”朱瞻墡實話實說,并沒有絲毫隱瞞。
朱見深聽完之后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那襄陽所涉案官員朕的處理,襄王以為如何?”
“雷霆手段,陛下英明。”
“朕現在心中有一件難事,襄王可知否?”
“臣知道。”
“那朕該如何解決這個難事。”
“臣請旨移藩。”
朱見深笑了笑:“襄王也是聰明人,這次襄王之事,朝廷顏面盡損,襄陽等地的民望,恐需數十年之恢復,而襄王府卻在襄陽之事中,得到了名望,并且在知府衙門外,蟒袍金帶的襄王在數萬百姓的心中,是何份量,不言而喻,以朕看啊,一代賢王,眾望所歸,不出半年,這份愛民如子的賢明將會傳遍兩京十三省,朕想了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安置襄王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