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納朝鮮1-《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可占領漢城之后,卻找不到王位的繼承人。

    而這個時候,朝鮮戰亂多年,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由士農工商數十萬百姓請命大皇帝陛下,想成為天朝之民,早日結束戰亂紛爭,回歸正常生活。

    茲事體大,懇請陛下圣斷。

    朱見深在朝鮮有四條線,一條是平壤的劉通,門達組建的朝位,他們在明軍最先占領的北方各城都有人,他們的信息也通過錦衣衛在遼平府的渠道到了自己這里。

    這些城池,雖然百姓的生活很是困苦,可卻沒了打家劫舍的事情發生,最起碼的社會秩序也已經在王越的安排下重新建立。

    這些地方的人也都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大明有了一定的歸屬感,而大明對他們的掌握力也是有的。

    第二條線就是王越。

    王越是從糾察軍,地方官制的方面給朱見深上的奏章。

    而第三條線才是石彪的。

    石彪占領著漢城,以及周圍最富庶,但卻飽經戰火的地方,他上奏的方面大多數都是軍事,這次請求將朝鮮納為國土的奏章是由他所上,也是因為在大明隊朝鮮之戰中,石彪是最高的軍職。

    而第四條線就是盤踞東南一方的趙輔,趙輔的治理百姓手段薄弱,而朝鮮東南除了倭寇之亂外,并沒有受到多大的破壞,士林官紳對于百姓基層還是有些影響力的,但趙輔是個將軍,他會用更直接的辦法,武力去對付這些士林官紳,并且全軍上下皆是朝鮮籍的士兵,能夠完成這些,也足以證明其能力。

    朱見深根據這四條線的上奏總結,心中大定。

    從此之后,再無朝鮮。

    他要將朝鮮分為十幾個州府,而后開始派駐朝廷官員直接管理,至于需要長期駐軍多少這個問題,還是要讓朝鮮石彪,趙輔,王越等人共同商議。

    戰爭的問題結束后,朱見深便要解決朝堂的問題了。

    朝中于謙現在是默認將朝鮮納為新土,李賢,韓雍,陳瀛,徐有貞等人也都認同,有實力名望的王文還在廣東為新稅制操心呢,這個時候,應該沒有什么人能夠阻止英明的君主,開疆擴土。

    可事情往往不事與愿違,朱見深自認為,朝會之上,將這件事情告知百官,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他還是小看了這幫官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