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趙選侍-《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對安南之事,不同于朝鮮,因有祖制可循,朱見深便直接繞過了于謙。

    因為對于謙來說,打安南,動輒動兵馬數十萬,是為大興刀兵。

    不過朱見深知道,于謙過兩日也就知道了。

    不過朱見深還是小瞧了于謙。

    韓雍下去之后,便將自己得到旨意的事情告知了好友彭時,而彭時再晚上下班的時候,便將這件事情告知了頂頭上司于謙。

    彭時并不是二五仔,而韓雍也知道彭時會對于謙講這些事情。

    更何況那么大得事情,韓雍也從來沒有想過要瞞著于謙,皇帝也不想瞞著于謙,只不過是不想跟他在掰扯……

    于謙知道了,李賢也就知道了。

    實際上,就算這個時候,要大動干戈,李賢還是支持的。

    因為他知道,朱見深所作的刀兵,都是為了解決后世藩王這個財政負擔,這是一個基礎。

    他愿意將自己的孩子,將自己的兄弟放到安南,放到朝鮮去,那是皇族本身的奉獻。

    因為去到那個地方,要時刻面對著百姓的叛亂,是有性命危險的。

    也就是因為藩王外派兜底,李賢對于朝鮮,對于安南的事情,從未反對過。

    明軍在安南的失敗,說白了,就是沒有強有力的統治。

    若是一個成年的藩王,統治一塊方圓百里的領土,他完全能夠做到,這次是對宗室的一種自我改革,你去了安南,朝廷給你武器,給你護衛,允許你在越南本地訓練軍隊,但需要自給自足,在番外各國,形成一個個小的朝廷中樞集團。

    至于,安南的藩王尾大不掉,這一點更不用擔心。

    肉都在鍋里面燉著呢,誰吃都行。

    若是后繼之君享大中國之遼闊,富庶,還干不過一個安南兵不過萬,土不過百里的藩王,那皇位給人家,也無可厚非。

    當然這只是李賢的內心想法,可不敢說出來。

    他看著一臉愁容的于謙,不停的搖頭。

    李賢知道于謙阻止不了皇帝陛下。

    于謙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皇帝陛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