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能吏起于州縣-《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而后朱見深回復:不喝,并接著批示,茲奏呈軍務大事,百姓生活狀態,無需詢問特產受否?朕不吃,也不喝,更不要佳人。若是無事,不用上奏,空耗精力,國力,送奏章之驛使很是辛苦……
實際上對于王文,在福建,廣西,廣東搞新稅制,確實不錯,朱見深也都看在眼中,若是他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將三省之地的新稅制推行成功,自己也會讓他在退休之前,回京完成對文官巔峰的追逐,有錯罰,有功賞。
廣西已經逐步開始使用了新稅制的制度收納稅銀,而錦衣衛在暗訪之中,也并無什么隱瞞之處。
從中樞大員到地方大員,這個過程,王文轉變得很快,也是憑借著自己二品的官銜,大學士的職稱,在地方工作上順風順水,地方官員都想著靠王文,為自己博取一個前途光明。
而王文也會用人,用很短的時間,在江西,廣東,廣西,三省搜羅了很多實干型的官吏。
比較奇怪的是,這些官吏大多起于州縣,而不是從京師翰林院,都察院外放的官員。
當然,宰相起于州縣的話,朱見深也是清楚,能干事的人,學問不一定高,可現在搞得這一套,學問不高,你就沒有為百姓做事的權力,選奉官的推行,自己要在嫡子在大一些,立為太子,國本定下之后,就做,首先推行的就是朝鮮。
為什么推行,說白了,朝鮮公務員沒有人報考,那些舉人就算是等個數年,也不愿意去朝鮮。
他們不愿意去,朱見深還樂得其所呢。
你們不愿意去朝鮮當官,也能給那些有能力的人騰出位置…………
朱見深看了一會兒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官員奏章之后,索然無味,便抬起頭環視一圈,沒人…………
當下,解解悶子,從小山般的奏章下面,抽出了這本禁書……
而后,朱見深看了前言,不錯,雖然用詞沒有那么華麗,可看的就是舒服…………
上來就是一邊進行時,一邊回憶,再配合插圖,這筆者林中大才也……
而朱見深看著這本書,面不改色,臉不紅,只是呼吸稍稍有些沉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