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報紙之談-《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皇帝陛下多少有些不高興了,直接開口反駁了江淵。

    換做其他人,這個時候,就會識趣的認錯,可江淵并不是普通人,他并沒有害怕,也沒有因為皇帝不喜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陛下,臣當然知道陛下是何想法,在北宋時期就有官制小報出,盛行于南宋,當時被稱為“新聞”,而后管制略松,民間有商人勘發之,兩宋時期,書生干政,抨擊朝政的事情屢出不窮,讓國家長期處于內耗之中。”

    “被南宋朝廷加上“撰造浮言”、“亂有傳播”等罪名,受到嚴厲查禁。宋以后,大明建國之初也出過類似小報的出版物,時人稱為小本、小鈔或報條,在永樂年間被查禁,此乃霍亂根本這道,不可任由勘發,朝廷應禁止,萬萬不能背道而馳啊,陛下。”江淵朗聲說道。

    此時的官報也是存在的,是類似于一種自上而下的官文頒發下去的,不過這些消息都屬于官員之中流傳的消息,是不能將官報的內容外泄的,即便是一些小事,你可以用嘴說出去,卻不能將這個官報交給不相干的人。

    “書生干政,即便沒有這個報紙,他也會干政,有了朝廷掌控的報紙,就可以在上面對國政大策有詳細之概述,就如同這次掃黑,朝廷就可以頒發一次報紙,將朝廷為何抓捕惡霸的原因詳細的寫在上面,讓百姓知道,才能不害怕這些恃強凌弱的惡霸。”

    “還有,即便沒有這種報紙的存在,小道消息也是漫天飛,新稅制的時候是這樣,遼東動兵之時也是這樣,朝廷對這種流言沒有一點掌控力,可若是有了對民間發行的官報,就可以在流言之中,有朝廷說話的一點空間,戰亂,災荒之時,可安民心,也可減少流民,幫助朝廷賑災,此乃大了利之事。”

    江淵接著說道:“陛下,這不就如同張貼的官榜一樣嗎,同樣達到了這個效果,而且也無需花費過多的精力銀錢。”

    “陛下說兵事,說賑災,都是可以的,可陛下想過沒有,兵事千鈞一發,賑災也是刻不容緩,朝廷哪還有心思,在賑災之前,在動兵之前,些一篇好的文章而后在勘發數萬份,甚至數十萬份,在經過諸多的手段,到了百姓的手中,告知百姓,這要多少人力,就算朝廷有心能夠辦到,可百姓他愿意聽嗎,兵荒馬亂之時,冷凍挨餓之際,百姓什么都不會聽的,他們只會看到自己看到的事情,而不會去相信那一張對其無用的紙張”

    “陛下是想讓百姓們知道,朝廷對其的掛念,陛下心懷百姓的仁慈,可欲速則不達啊,陛下,百姓識文斷字之人能有多少,官榜之上,尚有小吏講解,報紙之文,誰來細說啊。”

    朱見深聽著江淵的長篇大論,腦瓜子又嗡嗡的了。

    自己說不過他。

    他說的有點道理。

    到了最后還pua一下自己。

    自己跟他的對話,仿佛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而對方卻是一個實干者。

    不過作為一個有志青年,朱見深迅速的調整了呼吸,而后看向身邊的小太監說道:”快,快去請徐有貞前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