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落葉歸根-《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若是陛下到了南京,老臣還能走動的話,一定前往……”

    “老師有什么要叮囑朕的嗎?”朱見深滿懷期待的詢問道。

    于謙搖了搖頭說道:“陛下是個英明的皇帝,老臣實在不知該如何叮囑陛下,唯有一條,治大國如烹小鮮,事有厲害輕重,陛下尚且年輕,做起事情來,難免有些急躁,可君主急躁,對于國家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于謙雖然搖著頭表示不說,可一句話不說,也不是他的性格。

    對于于謙來說,皇帝做事情,想要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本身就是違背了一些常理,現在獲得了成功,不代表日后一直成功。

    而朱見深聽著于謙的話,也沒有一點生氣,他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也知道于謙的良苦用心。

    “朕銘記于心,

    老師,今日便留在宮中用宴,朕差人叫來了李輔臣,到時候,我等暢飲幾杯。”

    “臣不敢推辭…………”

    朱見深點了點頭,眼中是多年從未出現過的溫順,這個滿含深情的眼神,說實話,他老爹太上皇沒有見過……

    于謙,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

    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出按江西,雪冤囚數百,不畏強權,智斗寧王是年輕之時于謙的意氣風發。

    中年之時,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旋踵皇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俱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早,輒上聞。

    這也于謙中年之時的仁義守德。

    于謙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社稷重而君主輕…………

    在原先的歷史中,他已經是大明最大的功臣,朱祁鎮復辟之后,做出的最不要臉的事情,就是將對大明朝有大功勞的于謙給殺了。

    這也是讓朱祁鎮一生最大的污點,在對朝局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土木的一場大敗。

    而杭州錢塘本應該迎接一個具有巨大功勛的于謙回到家鄉故土,受到百姓的禮遇,敬仰,可到頭來,卻盼回來一具冰冷的尸體。

    現在,于謙可以回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