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輕視-《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朝鮮現在有三個親王,在之后數年,還會有更多的宗室進入朝鮮。

    也表明了朝鮮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成化十四年初的時候,在石彪,王越等人的奏請下,朱見深下令,朝鮮正式成為了大明的一個行省。

    而隨后,以李賢為中心的內閣,也將遼東之地分為三省。

    沈陽為首府為遼寧省,遼平府為首府的為遼東省,以廣寧為首府的為遼西省。

    中為遼寧,也是希望三遼之地,可以永遠安寧。

    遼寧省是三個新劃分的行省中最小的地方,但卻是最為富庶的,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在劃分的時候,軍隊也開始了調遣,蒙古,女真籍貫的士兵全部調到了遼西省,隨著軍隊的調集,軍戶也紛紛離開,導致遼寧省的人口比例,擁有者八成的漢族人口,二成的包括蒙古,女真等少數族群,當然朝廷能夠這么快的進行人口的稀疏,還是因為海港發達的原因,大量的山東人口涌入,讓金州等地顯得很是繁華富庶。

    遼西,遼東的疆域極大,但有一大部分是沒有人居住的。

    遼西省最西的城池,深入草原,離首府廣寧有一千多余里的距離,而遼東省更為夸張,最北方有著十二個百戶所,他們在松花江之外,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上,離遼平府有一千八百余里,這十二個百戶所之所以保留,是為了為遼東提供大量的皮毛,熊,虎的皮毛這里產出是最多的。

    雖然分為了三個省,但最高的官屬衙門,還是巡撫孫祥,只不過職務略有調整,三遼巡撫,經略,又加了兵部侍郎銜,駐地還是廣寧。

    而在下面重新組建三個總兵府,一個總兵官府。

    在下屬的官府機構也比內部低上了半級,知府為從四品,但首府知府卻要比內地高上半級,特別是遼平府知府還要比內地的高上一級。

    因為遼東穩定的時間長了,而且升遷的速度很快,很多的官員也都有了想法。

    從最初朝廷不停的放缺,眾人都不愿意接受,到現在很多人上奏,愿意前往遼東,為建設美麗三遼做出貢獻,

    很多官員都想去了,可他們想去了,朱見深有些不樂意了,要讓想要前往遼東的官員,上治疏,自己看完滿意之后,在由錦衣衛調查一番秉性,才決定是否放差。

    現在遼東的官員,除了幾個頭頭,基層的官吏,都沒有讀過那么多的圣賢書,他們辦起事情來,比較務實,朱見深還怕這幫之乎者也的官員去了后,把大好形勢都攪和了。

    遼東還好,從太祖高皇帝建國以來,都是關外的根據地,可朝鮮成為大明的第十八個行省,官員們都多少有些非議了。

    他們認為,朝鮮剛剛沐圣人教誨,時間太多,百姓也只能是大明的二等百姓,但這些話,誰也不會說到明面上來。

    而皇帝也不會承認。

    實際上,在大明的時候,官員與統治者的思維,因為受到了南北宋的恥辱,受到了蒙古小一百年的殘暴統治。

    他們在掌握主動權之后,都是有著自己民族感的。

    在大明一朝,少數族群叛亂是最多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好事想不到人家,壞事就往人家身上安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