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太想進步了-《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想自己正統六年鄉試中舉。
正統十年,又考中舉人,并公費進入國子監學習。
在求學之時,頗有時譽,時任國子校長祭酒李時勉對他寄予厚望。
正統十三年,彭時參加會試,名列第三,廷試時,被太上皇欽點為狀元,那個時候是何等的榮耀啊。
可接下來自己的發展規矩有些偏移了軌道。
彭時狀元及第后,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干了一年,老父亡故,他又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期限滿了,回到京師重新做起了編纂,輪到履新調任的時候,老母又病故了,他只能放棄機會,重回老家守孝,又是三年。
再回來之后,機會也沒了,做起了翰林編纂,干了兩年之后,才成為了侍讀,給皇帝陛下講經典論意,講了整整五年,才從翰林院挪窩成功,進入了內閣。
他在翰林院中整整呆了十年,到現在還只是一個五品的官。
真正的歷史上,彭時在翰林院一年就進入了內閣,可讓他進入內閣的人,卻是朱祁鈺。
朱見深登基之后一直都在當個吉祥物,所有的朝政都是于謙,李賢主主持的,在加上彭時經常請假,機會少一些也很正常……
當然彭時只所以不受李賢待見,韓雍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另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彭時自己的性格了。
多年沉寂,讓彭時的性格也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他太想進步了。
他珍惜機會,不愿意冒險,更不愿意犯錯。
在徐李斗的正厲害的時候,彭時選擇了當墻頭草,中間派,這樣明哲保身對于其他的官員本是沒有什么錯的,可他卻是在內閣之中,并且他還不是普通的閣臣,在閣臣的前面還掛著四個字參理政事,手中還是有些權限的,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做出選擇了,當墻頭草,只能兩邊都生厭……
當然,彭時也察覺到了自己的尷尬處境,只想著韓雍早早的回京,靠著韓雍,也能早點讓自己的仕途走入正軌…………
能力決定你能不能走的遠,而人情世故卻能決定你能不能走的快……
乾清宮中的朱見深正在整理著關于石亨的奏章。
密信六封,奏章三份,還有石亨自己寫的請功奏章兩份。
朱見深將這些東西全部整齊的擺在自己的御案之前。
朱見深本意是想讓石亨去海島上面守島去,這次石彪來了,便將石亨這些時日在安南的所作所為全部告訴他,來顯示出作為帝王的無奈與石亨的罪有應得。
說白了,若是沒有石彪,朱見深也用不著在石亨的身上花費那么大的心思。
而這個時候,張保也帶著石彪走進了乾清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