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十四歲的汪直到了朝鮮。 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下的汪直,并沒有被嚇到,反而用了很快的時間適應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朝鮮的朝衛的衙門駐地,就是平王府的左側胡同中,靠近副總兵府,以及平壤衙門。 可以說,平王府吃肉,朝衛就能聞到肉香…… 汪直被人送到朝鮮后,便直接進入了左側胡同中的衙門中。 送他的人,在汪直安頓下來后,便直接離開了。 這個地方對于汪直來說,很是陌生。 剛開始的時候,汪直的內心深處對陌生的環境,確實有一些忌憚,可只用了半日的時間,他就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標簽。 在朝衛之中,雖然沒有明著分出個三六九等,可陰影下的規則,卻是在貫徹著這種較為新奇的運轉規律。 因大明國內犯了事情的錦衣衛人員,遼平府的普通漢人,女真人,蒙古人,以及朝鮮人組成了朝鮮親軍都指揮衛司,簡稱朝衛。 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本地的朝鮮人,有一千五百多人,占據朝衛的七成,而普通漢人的數量最少,幾乎都是百戶,女真人,蒙古人是中堅力量,占據人數最多的朝鮮人卻是只干些臟活累活的。 不僅職務上有區別,待遇上面也是相差極大,從國內貶斥過來的錦衣衛人員,因為都已經上了黑名單,不能正式錄用登記造冊,所以他們都是以一種類似外聘的方式存在于朝衛之中,因為貶斥過來的幾乎都是原錦衣衛千戶,百戶之類的存在,業務較為精通,雖然他們是臨時工,可待遇也是最好的,每個月可領紋銀三兩,大明寶鈔六貫,粟米,面粉各一擔。 而正式登記造冊的是中間批次的漢人,女真人,以及蒙古人,這些人被選拔進了第一批的朝衛,都是有著自身的長處,他們的待遇較為中等。 紋銀二兩,大明寶鈔三貫,粟米,面粉各一擔。 而朝鮮人的待遇,就只有寶鈔一貫,粟米,面粉一擔。 這個運轉很是畸形。 但也是個現階段最適合的方式,而想著這一招的就是門達。 下面真正干活,卻不掌握太多信息的朝鮮人,已經算是在同族之間混成了頂端的人物了。 他們即便待遇不高,但卻不舍得離開,也能給中層,以及上層形成落差感。 朝衛雖然全稱是天子朝鮮親軍衛,可全是朝鮮地方財政補貼,朝廷沒有出過一兩銀子。 而這些事情,都被汪直用了短短半日了解清楚了。 他是領著旨意來的,不管是不是皇帝的親信,在這個地方都要裝作是皇帝的親信。 所以,汪直收起了自己的恐懼,開始變得坦蕩,說話的時候,眼睛永遠是在頭頂,仿佛多聞一口平壤的空氣,都要玷污了自己一樣。 吃飯講究,喝水講究,睡覺也講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