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十大奏-《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這一段讓朱見深受益匪淺,因為李賢的能力是有的,他上奏所言,有很多比韓雍的還有可行性。

    而后面,就是對于吏治的一些看法。

    擁有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大明,跟沒有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大明,在對待百姓,官員的態度上,完全是兩個樣子,甚至可以說成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也可以說,少了洪武皇帝的大明,已經朝著宋朝靠攏了,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口號雖然沒有喊出來,可做的事情卻是一樣的。

    士大夫群體就是科舉出身的官員。

    他們都是老爺。

    都是天上的文曲星轉世,才能在人間享受富貴,有官名在身。

    之前官員的俸祿是很低的。

    拿著朝廷的微末俸祿,手中卻有著極大的權力,他們動動腦筋,就能獲得很大的財富。

    到了中后期的時候,朝廷對于地方官員的斂財,也是聽之任之,明明知道,卻不會去制止,也不會將這種事情搬到明面上。

    只要不出亂子,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可現在大明在推行新稅制后,對于官員的待遇也提高了一些,從剛開始的兩京官員提高,到了這兩年,地方官吏也開始有了年終紅包。

    想要維持穩定的生活是不成問題的。

    若是都想享受驕奢淫逸,敢于跟皇帝的生活相比較的官員,即便給他們的俸祿提高數十倍,也是不夠用的。

    這些官員要想法子搞錢啊。

    老百姓有一句話說的好,吃菜要放鹽,打官司要給錢,吃菜不放鹽,無味,打官司不拿錢,穩輸。

    衙門大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也是老百姓對官員的一種諷刺。

    實際上不止打官司這一件事情,只要是跟官府扯上關系的,都要讓你自己先脫一層皮。

    而這一點李賢在奏疏上絲毫不忌諱,也毫不掩蓋的披露出來。

    這個確實需要勇氣的。

    刑部只要查哪一個省的按察使司的案房,有一個算一個,每一樁案件,都成了官府的生意了。

    從官老爺到下面的小吏,幾乎都會賺的一個盆滿缽滿。

    在太祖洪武皇帝的時候,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可在之后,這種就成為了常態。

    李賢數萬字的奏疏中,炮轟地方按察使司,言辭嚴厲,并且列出了幾樁事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