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終于死了……-《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眾位愛卿,你們都歸位吧。”
而詹楊,王淼等人齊聲回:“遵旨。”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朕剛剛是問卿等,可眾位愛卿的話,讓朕卻無法回答,可有些事情,還是要說的。”
“朕聽聞,西安府有一位官少,犯了國法,驚動了有司衙門,并且已經被判了死刑,雖然過了幾年,但還活著,并且依然能夠招搖過市,朕初聽之時,較為震撼,大明律法,可不是一紙空文啊?”
“這件事情,要查的,眾位愛卿也要因為這件事情,而自查自省。”
從古至今,捕風捉影之事,多如牛毛,可傳到皇帝這里,并且被他記住,在當著朝臣的面全部說出來,這可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傳聞了。
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不管是東廠錦衣衛,還是朝臣,地方的藩王,都是不敢將民間的傳聞,直接告訴皇帝的。
皇帝知道了。
就證明這件事情十之八九是真的。
朱見深的這番話說完之后,前面的官員也是心頭一震,當然,他們并不是因為這個官少的傳聞而感到心驚膽戰,而是陛下當著朝會之時候,百官之面,將這些事情說了出來。
若是想要直接處理,下旨調查即可,用不著這么大費周章的在官員們面前,說出來。
朱見深看向刑部的尚書,然后是左右侍郎,各司的主事。
刑部尚書乃是老臣,名劉尚,洪熙元年進士,宣德三年為翰林講讀,正統元年為刑部主事,在成化四年,升為侍郎,成化十三年為刑部尚書。
這個劉尚,從小就是開掛般的存在,三歲始學識字,五歲進塾讀《大學》,六歲詳《中庸》,七歲攻《論語》、《孟子》,八歲能寫一手好文章。他十六歲赴府試中秀才,而后在二十三歲的時候,金榜題名。
看似經歷了四朝,但實際年紀也才六十五歲。
左侍郎名為孫蓀窯,四十二歲,正統十二年進士,右侍郎名為張士林,四十四歲。
各司主事更為年輕。
如果說,皇帝講的這個西安府的事情,只是讓其他的臣子感到心驚的話。那對于刑部的官員來說,就是坐立難安,牽扯到身家性命的大事了。
除了謀亂,叛逆等重大的罪過,直接問斬之外,幾乎所有的死刑犯都是要經過一套完整的流程。
由刑部審判,然后由都察院參核,然后送往大理寺審允。
三個部門都沒有意見后,最后提交給皇帝最后批準。
這一項勾除,朱見深都很少過目,都是司禮監處理的。
雖然看似是牽扯到了三個有司衙門,可從審判紀錄,整理卷宗,保存案宗,到最后的監察行刑,幾乎都是刑部獨立完成的。
都察院,大理司雖然都記錄了案子,可到最后的處斬,他們并沒有直接的參與。
出現問題,刑部就是最大的責任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