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從來不喜歡被動防守,葉楓一向喜歡的是主動進攻,只有最強的進攻才是最強的防守,只要把敵人都殺光了,自然就不再需要再防守了。何況對方早就露出了敵意的獠牙,早就沒有和談的商量的可能性了。 從種種的跡象來看,對方從來都是極度的傲慢的,那種傲慢無關人性人心的卑劣,而是一種位階的傲慢。就好像,你作為人類和螞蟻不可能真的會認為是平等的生命。畢竟你用開水燙死一只螞蟻,就算燙死一群螞蟻的時候,也不會有人要你去償命一般。對于螞蟻而言,人此刻的行為就是位階的傲慢的表現。那么此刻的人類就是“螞蟻”。那么位階傲慢的主人的“人”又會是什么存在?但是這樣類比的話,可以肯定,對方不是人類,所以更加不可能有協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了。 未來會是殘酷而血腥的,但是葉楓想把這些東西都擋在大家的視野之外。此刻的葉楓只是想陪著大家而已,陪著他們成長起來。因為葉楓有種預感,但天之鎖解開的時候,自己那不歸的征途就會啟程。那個時候,葉楓希望他們能多謝自保的能力。人道女老板阮清菡曾經說過自己是天地氣運的收集中轉站,其實這樣也不是壞事,起碼身邊的人能多點氣運,進而獲得機緣,對于葉楓自己而言,也是一件好事。而自己不需要那些機緣,因為修仙修道,其它的人都是向外尋求真理,自然不可避免的向外尋求突破和機緣。而自己走的是人道。人道走的是向內探求合理的終點,明悟自身。葉楓只能向自身尋求機緣,從自己的體內去尋求突破,因此外部的機緣對于葉楓真的沒有什么大用。那么那些外部的機緣為何就不能讓給自己身邊的人呢 畢竟人體本就是一個無限的寶藏,而只是人的數量太多了,這個“無限的寶藏”太多了,所以人才會被忽視,被當做螻蟻的吧。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就是所謂“物以稀為貴”。但是人是人,不是物。而且價值這種東西從來不會因為地點環境的不同而造成改變。黃金掉進泥地上和擺放在貨物櫥柜上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不會有任何的變化。同樣一個垃圾,就算包裝的再精美,也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垃圾。 葉楓曾經在一篇科學雜志上看到一個有趣的論調,說是:將人體無限放大了微觀質子原子的層次,會發現其結構和如今人類觀測道的宇宙極其相似。當時葉楓還半開玩笑的以為會不會是這樣的,我們此刻的宇宙只不過真的就是某一個無限的巨人的質子和原子中一部分。而我們的人類的人體結構會不會是這個巨人留給我們的線索,希望我們順著這個線索找到他,或許他會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幫忙之類,當時葉楓只是對于自己的想法莞爾。 但是如今葉楓再來看那個想法,是一點也笑不出來了。他覺得那個想法其實已經很接近這個世界的真相了。但是卻又無法肯定,畢竟自己一只“螞蟻”,如何能理解“人類”那龐大的腦容量才能想的問題。但是還是有一個佐證,就是修仙中,隨著人類境界不斷變強,人的影響范圍與可操縱體積是不斷變大的。比如大乘境百丈法相真身,真仙境以上的數百丈的法相金身,道祖境萬丈道體,甚至天帝境百萬丈地道體。不就是引導意識從內在狹小的質子原子走向外在的完整的巨人人體嗎? 也是因為這些東西,葉楓才會無比堅信人類本身的強大,是足以與世間任何仙神魔等高高在上的存在比肩的物種。也正是葉楓堅信著,阮清菡才會選擇葉楓的吧。或許是這樣的吧。 葉楓在認知主體上應該是屬于道家,但是在理想上卻是實打實的儒家,有著一個大同的理想。但是歷史上的儒家是有著一個天下大同的夢,卻著手建立了一個封建等級的現實,這個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的懦夫表現。司馬談在《論六家之要旨》里面評價儒家: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說的是一點都沒錯。而如今的修仙界就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社會,有著一個類似“十兇門”的封建朝廷在管理。不,說不定如今的修仙界還不如封建王朝。因為葉楓看得出來這個所謂的“封建朝廷”根本就是不管不問,走著無為而治的路子,空有建立封建王朝的實力。最起碼來說,歷史上任何封建王朝起碼還有個皇帝去治理這個王朝,姑且不論管理的怎么樣。而現在的修仙界算什么東西,強者為尊弱肉強食,非要形容的話,根本就是奴隸社會向著封建社會的過渡的社會形態。這樣的社會里面,魯迅先生所謂的“吃人”的現象,以及真正的吃人的現象出現也就沒那么難以理解了。 葉楓想改變整個世界,但是卻沒有時間讓這個世界慢慢地進步到封建社會,在進步到現在的社會形態,再說即便是現在的社會中,世界和平依舊還是一個仍然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所以葉楓的只能選擇去涉足這個修仙界,去達到虛假世界的盡頭,跨過那真與假的邊界線,去踐踏征服真實的世界,最終在得到所有的整個世界后,將整個世界毀滅,在世界的廢墟上種下秩序的種子,用自己血液去澆灌種子,而種子成長的養料便是自己的尸體。 扯得可能有點遠了,那么說點近的,談到儒家、道家必然少不了佛家,或許是因為葉楓大部分的思想是道家,所以對于禿驢那一套的東西很多都是相排斥,但是葉楓依然不得不承認,佛家還是有很多有益的東西。不過說到底,葉楓應該算是儒釋道三家的共同的背叛者。畢竟葉楓是異道。儒釋道那3家東西,自己想拿來用也就用了。但是葉楓依然尊重那儒釋道三家。就如同人與人相處,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所求不一,所以沒必要去刻意去尋求認同和理解。畢竟三觀不再一個層次,微笑就好。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