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编辑岁月-《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2/3)页
出完一期后,找个地方复印一下,自己出的自己留彩版。
其他两个文学社都是先用蜡纸刻印然后油印出来。
无比怀念岸边的风景!
第二个阶段就是在油田化工总厂期间,以一己之力支撑的《油化青年》。
我曾经说过,我参加工作期间付出最多的就是在油田化工总厂团委期间。
我一个人做了10多个人的活儿。
团干事(团中央级青年文明号)、司机(平均每天100公里左右)、编辑、审稿、打字、校对、排版、封面设计、插图、打印、装订、再加上开专栏写稿等等(起早贪黑保证了每个月一期的《油化青年》)。
和手写的《柳岸集》不同,1997年我已经开始使用wps97编排图文了。
每期36个页面基本上都是我一页一页精心设计的。
最初我只是用wps打印文稿。
从文稿变成刊物难度增加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当年几乎找不到如何用wps去设计图文并茂的文章的方法。一切都得自己摸索,边学边设计。
从仅需正常的横排到根据需要添加竖排。
从仅需打完字变换一下字号,标题略有加粗到每页力求用空心、立体、环绕、加粗、变色精心设计每一个刊头、标题。
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电脑刚从dos命令下变成开了个窗户的windows不久。
那个时候也没有图片可利用,只能从报刊杂志上裁剪粘贴备用。
用的时候还不能直接用,每张有可能用上的插图得用扫描仪嗞嗞作响地扫上一两分钟,才能变成电子版。
白天有工作,只能晚上干活儿,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晚上一两点钟前睡觉的。
遇上稿件不够,还得自己亲自捉刀补足到36页,有时用笔名写点随笔,有时写上一些美术鉴赏之类的东西。
和路遥早晨可以从中午开始不同,我还得早起接人上班。
所以我当年的早晨是真正的从早晨开始的。
现在细翻保存下来的这些刊物,好多熟悉的人早已不在了,更多的人则是青春不再。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6年兴之所至决定开始编辑的《溯游》期刊。
这段经历我在2018年5月1日写的《溯洄而上,莫若溯游从之》一文曾做过详解。
为改久未提笔谋篇之惰,相约些许同好,筹创文学社。
……
正因为对文字的痴迷,所以当三十年后,又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约携手,重新踏上了文字之旅。早已青春不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想溯洄而上去挑战那且阻且长、且阻且跻、且阻且右之道,而是兴之所致,随遇而安,顺流而下之中,或许蓦然回首时,所谓伊人,已宛在水中央……
和《油化青年》那个时候相比,现在的wps97已经成了纸箱里的一张安装光盘,承载着一些当年勤奋而艰辛的记忆。
随之而来的,是设计水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的进步。
iedit、coreldraw等软件谦虚地说基本上已经得心应手了。
一切基础准备就绪。
共有14名同好响应我的相约,如期交出了他们的文章。
我精心设计出24个页面(如果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一下上边那个封面图片,可以直接进到电子版),并约了我们的下一代,田冀江同学家的千金,写出了一篇精彩的《刊首寄语》,惊艳了我们的眼神。
确实没有想到我们的爱好能传承到下一代,这比我们的文字变成铅字还让人开心。
好样的,田一力同学。
略有可惜的就是只出了第一期。
许多同学都已经交了第二期的稿件。
我也设计完成了很多页面。
包括封面设计,再多几篇稿子就能成书了。
文章设计装订成册后拿在手里的实体书感觉就是不一样。
那是一种真实。
也是一种成就。
《溯游》打印成册后,我把其中外地同学投稿的成书邮寄了出去,过了一把真正编辑的瘾。
同时脑补了一下要是能写一下退稿信就好了:
周某硕同学,来文收到,略有不足,主要体现在1234567xxxxxx(此处省略1千字),现将稿件退还给您,希望您继续努力。谢谢您给我们投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