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上级多多少少也明白,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难道以我们多出的半个世纪时间,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实力,不能憋出一枚重型火箭吗?” 佘院士握扣住双手,抵着头思考了十几秒后抬头,征求什么一样看向列席的专家: “长征九号是来不及了,10米级箭体开发需要太久时间,我们必须尽量多的利用现有技术,只能采用5米直径箭体。” 长征五号火箭虽然还没有首飞,但5米直径的箭体早就通过了验收,这是合格可用的,10米级还是一片空白,时间太久。 箭体解决了,那就是发动机,这才是关键,所有人看向了六院的专家,后方沉思片刻: “这……我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并联多个yf100,还有就是yf130,并联两个燃烧室,与yf100同源; 这个设计除了推力一无是处你们也知道,也不能复用,所以也一直没下决心,要是现在确定下来,一年……9个月吧,先期必须有10亿预算,我们努力用7个月的时间造出样机,尽量再用1到2个月内让它质量稳定下来。” 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也有了,那最后就是构型。 航天一院的院士科学家云洪军拿出一张白纸,边写边画。 “5米直径,那就只能多捆绑些助推器了,助推器……也必须用5米的;绑4根助推器,每个助推器两台yf130,芯级的话也使用两台。 10台yf130,按照今年交流会的数据海平面推力,那就是4890吨推力,箭体重量3600吨,近地轨道运力12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要看二级发动机,4台yf77吧,总推力270吨,往月球送45吨载荷应该没问题的。 yf100并联方案不考虑,太多了,少说也要三十台,会出事。” 上级看了看白纸上的简笔画和数据概要,皱了皱眉: “45吨,离55吨还差接近20%呢。” “那就再来两个助推器。” 说话的是佘院士,他也是被新远宇航动力或者林炬逼到有些崩溃了,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再周围画了6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圈。 “6枚助推器,14台yf130,推力6486吨,起飞质量4930吨,近地轨道运力15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55吨,够了,绝对够了。” 其他人想象了一下芯级5米的火箭捆绑6个5米直径助推器的场景,顿时打了个寒噤。 “不行,6枚助推器的震颤太大了,箭体之间的间隙恐怕只有30cm,容错率太小了。 而且整整14台发动机,28个喷口!不行,绝对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