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奇迹-《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2/3)页

    王寻心道伱猜的真准。

    安1250研发制造过程中确实没经过什么试验过程,就是造好了安上就完了。

    为什么?因为研发过程中林炬提前把所有设计参数以及工作条件写进系统研究院,系统研究院的任务只要资金加速是一定成功的,所以只要按照获得的技术成果生产,根本就不需要验证。

    但这肯定不能跟杨维说,王寻想了想:

    “我们用了超级计算机模拟测试,而且试验太费时间了,飞起来测试也是一样的,而且这两架飞机的单机造价达到了50亿,全部应用了超过标准的材料和工艺,不会有问题的。

    况且这架飞机是安德罗夫总师设计的,他是个天才,而且据说跟安东诺夫家族有血缘关系,你看安1250的布局和安225都是差不多的。”

    杨维:……

    这是什么鬼理由,什么叫和安东洛夫家族有血缘关系就能造大飞机,那天下不早乱了套了,单说华国就得有多少人能当皇帝?

    不过他也看出王寻有些逃避话题,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但新远公司成立以来,在技术上的惊人表现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几乎没有失败,研发团队紧密合作,老板对手下百分百放心经费随便批,也确实没哪个地方能做到这样。

    单说这个王寻他也知道,以前是在石飞改运5的,结果到了新远,就成了安1250的副总设计师,这差距怕是有点夸张?

    跑道上,通体是复合材料绿色底色的安1250终于调整到了起飞位置,准备进行地面滑跑。

    地面滑跑其实就是进行模拟起飞,除了在最后不拉起,减速刹车以外和起飞程序是一样的,也是对飞机性能的实际检验。

    安1250的试飞员,新远从军队招募的两名转业飞行员,他们之前是飞伊尔76的,转业后开始作为航天员训练和飞行学校教官,然后上个月突然接到通知,问他们愿不愿意当试飞员。

    两人都选择同意,然后就开始学习自己将试飞的飞机参数,可直到上了飞机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是开这么大的飞机。

    由于机体太高,安1250的驾驶室又在最上方,他们上飞机只有还得坐内部电梯,爬备用的登机梯能累死人。

    坐在这台超级巨兽的眼睛里,两名飞行员的视野都不是很好,必须依靠机舱内部多个显示屏,通过周身的摄像头观察地面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