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风破庐-《姑娘,让我格一下》


    第(2/3)页

    王家族人沉默肃立。上原王氏以文立族,他们统一穿着灰色的文士长袍,如今站在一起,像是大雾漫过高山。

    沉默的人群如同寂静的海,海虽不言,其意已明。

    “周帝方遵囚我父于牢,遣其爪牙逐我出千年所居之都,肆意劫掠我族所积之财望,摄王氏之尊踏于足下!过河者拆其桥,行道着屠其牲,周廷之固皆赖我王家之力,今却倒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举。吾等安能忍此辱乎?”

    王伯光的表情逐渐狰狞,像是压抑着仇恨的恶鬼。

    联想到像是丧家之犬一般被玄重卫赶出长明的历程,不少王氏族人感同身受,一时群情激愤。

    “族长说得没错,明明我们为这天下做得最多,凭什么要一个皇帝骑在我们头上!”

    “方遵不配,皇室不配!”

    “上原王氏河山永固,我等才应成为这天下的主人!”

    横碑之前,王氏族人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情绪变得高涨而狂热。

    王伯光见时机成熟,高声说:

    “禽鸟尚知择梧桐而栖,何况我王氏贵胄乎?大周朝廷昏庸无道,我辈岂可坐视社稷倾覆,江山蒙尘?”

    “当挥戈振臂,重整乾坤,以复社稷之光,再安天下之心!”

    “挥戈振臂,重整乾坤!”

    “挥戈振臂,重整乾坤!”

    高呼声响彻上原城,阴云聚拢,闷雷作响,像是天道的吼声。

    王伯光转过身,用手中的灵纹刻笔在功碑的最后刻下自己的名字,与他父亲王暾的名字并列。

    “吾之功过,自有后世评说,吾不屑自辩也。”

    他轻蔑地说。

    欢呼声达到了最大,王伯光扔下手中笔,跳下高台,大步自人群中穿过。

    众人回头看去,只看得他的锦衣在风中狂舞。

    祖地之外,甲戈碰撞声不绝。

    大周太康元年二月二十五日,警戒令自上原发出,并州各郡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

    ……

    幽州,辽西郡,榆关。

    榆关跨山接海,是自中土前往辽东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无比。武皇帝方乾义时期,长垣军团曾经在榆关城下大败异族慕容部,使得榆关素有“东雄关”之名。

    这里是长垣防御体系的东方起点,关城以凸字形甬道和其后的镇城相连,镇城即是东宁镇,大周九边的极东一边。

    结队火把在城关上移动,此刻是戌时,正是铁卫换防的时间。

    今日当值的铁卫团营正要上城关,却被一名参军拦下。

    “慢着,伱们不用上去了。”他伸手示意领头的典军停下。

    “奉谁的命令?我们怎么没有接到消息?”典军问。

    “谁的命令?”参军冷笑一声,“宗大人的命令!”

    平东将军,东宁镇守使宗福,朝廷三品大员,手下掌握四万东宁铁卫。

    典军听得参军这话,不敢怠慢,但还是有些犹疑:

    “如果我们不上去换防,榆关的守备该怎么办?”

    “不用守备。”参军说。

    “不用守备?”典军眉头紧锁,“宗大人此举何意?”

    “让你听命你就听命,我还能骗你不成?问那么多作甚!”参军不耐烦地说。

    正在典军还想再问的时候,远处的关城处却亮起了一点火光。

    火光先是如萤火般细小,而后渐渐膨胀巨大,最后整个关城连带城楼一起径直化作了一团庞大的火球!

    “轰!”

    爆炸声后发而至,如怒雷轰鸣。

    墙砖石屑四溅飞扬,众多长垣铁卫军士被强大的冲击波掀得倒飞,原本整齐的军阵瞬间变得狼藉不堪。

    典军统管五百人营团,修为是明武三转。他凭借修为站在原地,眼睛死死地看着那倒塌的关城。

    在关城的废墟之下,烟尘之中,他听见了沉重的马蹄声!

    典军拔出长刀,心头骇然不定。

    烟尘缓缓散去,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棕黑甲的异族轻骑打头,赤红甲的金刚铁骑居中,草原狼的旗帜像是索命的恶鬼。

    是异族!成千上万的异族骑兵!

    “敌袭!”典军凄厉地吼道,他准备指挥反应不及的长垣士兵殊死一搏,堵上关城的缺口。

    “别动!”参军立刻按住他,低声喝道,“这些是大人的贵客,不是敌人!”

    “你说什么?!”典军惊骇地看着他,目眦欲裂。

    “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别多管闲事,小心枉送了性命!”参军一字一句地说。

    他伸出手,慢慢地将典军出鞘的长刀再度推回鞘中,手指着前方:

    “宗大人亲自出来迎接,你还不明白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