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神亦·层城》/第十一章 维也纳的寂寥-《神亦星编》


    第(3/3)页

    维也纳煎牛排是一种将小牛肉裹上面包屑、鸡蛋和面粉,再用油煎成的小牛排。维也纳人习惯在星期天的午餐上来一份配有米饭和生菜沙拉的维也纳煎牛排。衡所点的正是这种搭配。

    或许,精致煮牛肉是唯一的一种奥地利传统食品。它是用牛臀部的肉煮制而成的,通常须配以碎苹果、碎辣根、细香葱调味汁和烤马铃薯。吃起来牛肉鲜香嫩滑,配料香、辣、酸齐全,佐以奥地利传统白葡萄酒味道会更地道。

    当然,衡是一个追求清晰思维的人,并不习惯饮酒,所以他另要了一份丸子汤。丸子汤是维也纳餐桌上一道常备的菜肴。汤里面的丸子的主食材一般是鸡肝。汤内多有海菜,味道鲜美,是维也纳难得的清淡菜品,非常适合亚洲人食用。

    美食很快就摆在了桌上。衡可以随意地享用了。然而,看到周围的青年男女在用餐过程中不时露出的微笑,衡感觉自己一个人十分冷清。于是,衡一边看着玻璃门窗之外的街景,一边吃完了自己点的饭菜。这些饭菜让衡的思绪飘得有点远。尤其是那碗米饭,让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跟自己讲述过的一个国家,一个自己的祖先与血脉所来的国家——中国。在衡的父亲的描述里,那是一个文化悠久、风景秀丽的国家,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男男女女都勤劳而美丽。衡忽然很想去那个国度看看。虽然衡也在媒体上了解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信息,但衡更想亲身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衡把这一想法纳入了自己毕业后的旅行计划之中。

    用完自己点的餐后,衡结完账,走出了餐厅。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愈发多了起来。衡知道,音乐会的进场时间快要到了。于是,衡开始朝着音乐之友协会大楼走去。

    进入金色大厅之后,衡不禁在心里赞叹这座音乐大厅的金碧辉煌。衡也是第一次进入这间金色大厅。整个大厅采用巴洛克风格,天花板和墙壁上满是油画。虽然,衡以前在电视转播中观看过金色大厅,但来到现场当然另有一番感觉。

    今天,由于鲜花的装点,金色大厅分外美丽。按照惯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自金色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1873年4月22日,为了庆祝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球型建筑的落成,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他的作品《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1873年11月4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他的家族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如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的曲目习惯上就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乐曲集中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精神面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高雅、轻松、豪华、热烈。

    当时的建筑师对共鸣与传声有着独到的研究心得。他们在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仔细计算楼上包厢的尺寸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位置排列,在天花板和墙壁使用能够防止静电干扰的建材,令整个大厅内的听众不论座位远近高低,都能听到一样水平的音乐演奏。

    按照长久以来形成的惯例,今天的新年音乐会一样演奏了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也是衡十分喜欢的乐曲之一。就像春天降临多瑙河时带来了生命复苏的气息一般,这支乐曲唤醒了衡内心的一些渴望。

    或许是由于家族遗传的原因,衡在大学里的社交活动并不是很丰富。他总是因为沉醉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而忘记了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名声并不是很好。这使得他的异性朋友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衡对异性没有兴趣。他只是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其实,在衡的审美观念里,电视中的华裔面孔更加符合他的期待。

    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衡驱车前往多瑙河畔,准备欣赏新年时节的多瑙河风光。

    夜幕已经降临,多瑙河畔灯火璀璨。灯光映照在多瑙河的冰面上,形成一个个略带模糊的光点。衡走在临河的公园里。寒冷的夜风吹来,似乎是在催促衡赶快回到温暖的屋子里,在那里一边思考数学,一边享受维也纳宁静的冬季。

    在一股莫名的寂寥感的驱使下,衡伸手从脖子下面的衣服里面掏出了贴身佩戴的家族徽章。那是一个还带着衡的体温的金属质地的黑色天鹅徽章。不过,在这寒冷的气温中,那一点点体温迅速消失了。这个徽章是由衡的爷爷在临终时从自己的身上拿下来直接传给衡的,象征着衡的家族的血脉传承。

    衡依然记得,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对自己说过,他们的家族是一个重大秘密的守护家族。正是为了守护这个秘密,衡的家族才从中国迁出,辗转迁徙到了许多个地方,直至定居在维也纳。当然,一同传给衡的还有那件与家族所守护的秘密息息相关的宝物,一把尺子,一把金属铸就的尺子。其实,为了开发衡的数学天赋,在衡的父亲的请求下,这把尺子很早就被交给了年幼的衡作为玩具。同时,衡的父亲还交给衡一根黑天鹅的翅羽。于是,衡的妈妈经常将衡的玩具尺子称呼为“量羽之尺”。渐渐地,衡长大之后也习惯于这样称呼这根一直伴随着他成长的尺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