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知诸位不是都识字的,待会儿,有那不认字的,只管来找我说,我替诸位书写就是了。” 丁稳婆瞅了一眼这张纸,听完李二嫂的话,她看向李母问:“那到时,李医师是通过这张纸挑选?还是我等需要正日子再来参选?” “自是当日由我家三娘亲自来考的。这纸上的东西就是让诸位报个名儿而已。 就同最近那些去考官的郎君一样,不过就是报名字,到时好知道有多少人来参考,是为了准备场地的。 这次没报名的,那就得等下次了。 只不过下次是何时,那可不好说。” 这么一番话,让众人都对这报名单重视起来。 最后还是从四小只那儿又拿了两只毛笔,李母和李大嫂也帮着写这报名单才算好。 等天色变暗的时候,李母三人才把这八人送出门去。 临走之时,那姚青青还问了:“我若是把这事儿告知我那熟人可行?” “自是行的,只要在半月后的正日子前报上名来,到时都可来考。” 吃完晚食,一家子坐在正堂里闲话的时候,李二嫂感慨:“今儿光是写那报名单子都忙活了好大一通,除了姚青青之外,竟是都不认得字的,更别说会写了。 怪不得三娘之前说,最好是找这年轻的妇人来做,她们年岁小,能够更好的接受新事物,就是从头学着认字儿也是能行的。” 李大嫂接话:“就是,我原想着,这事儿难办之处是在让人来参考上,但是没想到,难办的却是挑选谁来教授。 像是孙稳婆那样儿愿意找上门来主动拜师学艺的还是太少了些。 今日来的,年轻的妇人,除了咱坊里的玉莲,就只有姚青青一个了。” “不论怎样,你们这第一步走了出去,那就是好事。 待得三娘回来,告诉她一声,问问半月后这考试,她到底是要如何挑选?” 李父捋了胡子总结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