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说了,俺们以后还想继续做这买卖来,三娘子还是收下吧。” 李三娘反应过来了,这一方面是来感谢,另一方面是想买断这法子的? “这有什么的? 你们以后就这么做就是了,这再过上月余,就该冷的可以落雪了,到时候,你们这生意可就更好做了。 天冷了,那果子外头的糖衣也就不容易化掉,拿出去卖岂不是更加便宜?” 最后,好说歹说,李逵和王贵坚持要李三娘收下这笔银钱。 万般推脱之下,李三娘只拿了一成:“既然如此,我就拿了这一成的利,这法子也全权给了你们。 下回你们再用就好,可不必再来分账了。” 说完,李三娘想起来现代儿时住在村子里的时候,冬季年节时跟着姥姥去赶大集的时候,在大集上看到的卖糖葫芦的人背着的靶子来。 遂起身,拿了纸笔画了出来。 “这东西你们若是做出来,到时候做好了糖果子插在上头,拿出去卖,既吸引人又方便好看。 也不费什么,不过一根儿没长成的小树棍儿加上几把草就是了。” 李逵和王贵接过来一看,想着李三娘说的,眼睛一瞪,觉得这确实是个好东西。 “又偏了三娘子的点子了。多谢三娘子。” 本来李家还想留李逵与王贵吃饭,但两人摆摆手,说什么也不吃,这才说了说话把两人送出了门。 李二兄瞅着桌上那成色瞧着就不错的五十两银锭,一看就是去柜坊里特意换来的。 “他们这小生意倒是真的没少挣啊,三娘的点子很是不错。” “盖因他们没把本钱算上,这果子是山里长的,不用花钱,只是要费些力气去摘。 他们没把人工算在里头,二兄,你想,这摘果子,洗果子,晾干,去核,熬糖,穿串,再裹糖,还得再冻一夜,用担子挑着到长安城里各处去叫卖。 若是算上这些,挣得不过是几个辛苦钱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