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信自然是远在边关的李大郎和十九写的。 当时接待传信兵的李二兄还特意问了人:“王兄,怎的这时候竟是来送信了? 快下马进屋里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 传信兵骑在马上,从腿边的褡裢里头找出两封信递给李二兄,“谢你好意了,”传信兵轻轻拍了下腿两边的褡裢,“这还有的忙,就不进去了。 嗐,还不是那帮子跟着去边关迁移的人,年前去了,见着好了,这还没到年关呢,就想着捎信儿给长安。 这本来就是要在开春阳春三月的时候,大军就会回长安得赏了,如此,施将军就让我们这些传信的辛苦辛苦,提前走一趟来了。 得,不多说了,还得去下一家。” 李二兄拱了拱手后,就看着传信兵拽着缰绳往路口去了。 李二兄回了家,李母就迫不及待的直接拆了李大郎的信。 抱着小六郎穿得厚实的李大嫂就在李母身旁等着,身为人母,她自然也是担心这远在千里之外,已经要有半年多没见过了的大儿子的。 当然了,这会子留在家里的人,就没有不想看信的,就连李父都从药柜上走到正堂里头了,就等着李母看完信后,他能第二个看。 而这会子李三娘也在看信,只不过她看的是十九写的信。 李二兄他们在一旁坐着等着看李大郎的信,但也没错过李母在看信时的表情,随着李母脸上眉头舒展的样子逐渐变成蹩着眉头,且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肃然,李二兄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出了几分不对来了。 李二兄本想问李三娘一下,十九的信中到底是都写了什么,能让李母这般态度的。 可等李二兄去瞧李三娘,李三娘此时此刻的脸上的表情竟然也是肃然的。 这下子,全家人都知道这必然就是出事了,且还得是大事。 信再长,也有看完的时候,李母看完信后,直接把信递给了坐在正堂上首假装自己不着急等着看信的李父手中。 而李三娘则是把十九写给她的信的第二张抽出来递给了李大嫂,李三娘则接过了李大嫂怀里的小六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