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莫要听信了外人的话,我们兄弟交好,好好经营家族才是要事。” 一番好话在刘奇耳朵里听着就是刘超瞧不起他,看不上他这个人了。 因此,在国子监里既不好好读书的刘超,还瞅着机会就要给刘同寻麻烦来。 一回两回,三回五回,刘同倒也都忍了过去,可时日长了后,刘同就有些烦的慌了,因此就与自家二叔刘奇商议自己离开国子监去游学两年再回长安来。 刘奇在写信问了刘玄意后就同意了刘同的请求,安排了家仆送了刘同出长安游学去了。 如此,倒也相安无事了三年。 三年过后,正当李三娘同不良人说过的牛痘接种一事基本实验的差不多的时候,刘同从西域游学归来了。 虽然李三娘在被赐官后一直忙着建立妇产堂一事,但有关牛痘一事她也没忘了推进。 不可先生推着不良人慢慢一步步走上前台,由暗转明的一大功绩就是拿着李三娘所写的报告,用数年的时间寻找得了痘疮的病牛,一点点按着李三娘所说实验牛痘的可行性。 从死囚扩展到不良人自己,在足够多的实验样本的前提下,才联合李三娘一起把这事儿同武帝以及太医署交代下去。 因此,在刘同从西域游学归来的时间节点,正是太医署在长安推行牛痘接种的高峰。 李三娘是第一个在大朝会众目睽睽之下,由太医署的郎官第一个在手臂上接种牛痘的人。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太医署里胆子大的郎官就也站了出来。 因此,由上到下这牛痘接种一事就慢慢的推展开来了。 从太医署到武帝再到朝堂百官以及他们的家人,慢慢的一点点的扩展到长安城。 哪怕是之前准备的不少,可长安城里那般多的人,自愿接种的人还是不少的,如此,李家人里除了年岁还小的小五郎和小六郎,其他人都去接种了牛痘来。 这本是一件好事,不受豌豆疮(天花)的索命,可以直接预防此病,自然是一件好事的。 可再是好用的东西,若是在心眼坏的人手里,那就是作恶的工具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