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花了几天的时间来准备自己的方案,在此期间他不得不应对孟加拉人的新一轮进攻。几个月的时间里,约书亚·米切尔眼睁睁地看着孟加拉人从一群只能使用偷盗来的步枪的散兵游勇进化成了拥有坦克、飞机、大炮和德军及印军顾问的【军队】,所幸这支不成体统的军队仍然不够熟练。 “敌人的火力不足以压制我们,等他们发起进攻的时候,我们要在友军的火力掩护下向他们的战线上最薄弱的位置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仅仅几分钟,米切尔就判断出了孟加拉人的缺点。他告诫自己的属下先按兵不动,而后向他们布置了新的作战任务,“遭遇装甲猎兵的时候,按照预备方案来办。” 从正面战场上发起进攻的孟加拉士兵的成分依旧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乡野间走出的游击队员,另一些则是在德国人和印度人的军营里接受了六个星期左右的速成培训的新兵们。这些士兵们凭着对敌人的一腔怒火,笨拙地按照上级的指导发起进攻,有时甚至完全不顾周边实际情况而只想着上前把这些与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杀个片甲不留。 每当见到不要命似的冲上来的孟加拉士兵时,米切尔都会及时地告诫自己的手下不要和对方硬碰硬。在武器装备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和一群连性命都不在乎的士兵拼杀,纯属是自讨苦吃。 约书亚·米切尔手下的几十名士兵按照他的命令看守着防线的紧要处,这道防线是由部分被巴基斯坦军队征用的建筑物和被双方的炮火炸塌后倒下的大片废墟连接成的,而且恰好阻挡住了孟加拉人向东侧的城镇进攻的道路。无法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把德国人支援的那些宝贵装备凭空运过去的孟加拉人除了强攻之外别无他法,除非他们能够通过游击战消耗守军的实力,这也是米切尔的上级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必须结束乡村战事的原因之一。 战战兢兢的巴基斯坦士兵们坚守着防线,他们谨慎地观察着敌人的行动,只怕贸然开火会提前把弹药消耗干净。与此同时,他们的对手也抱着同样的心态穿行在枪林弹雨之中。本应在孟加拉士兵们迅速逼近的时候及时压制对方的机枪手焦虑地在两个方向之间迟疑不定,他已经不是头一次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弹药不足的窘境了。 旗鼓相当的对手之间的对抗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才转入更加激烈的阶段,那时一伙孟加拉士兵在试图绕过防线的过程中遭到了从防线内涌出的巴基斯坦士兵们的迎面反击,由此拉开了血战的帷幕。受到了号召的孟加拉士兵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全面进攻,有些士兵依照着德国人的教导严格地在不同废墟构成的掩体之间辗转、甚至连每前进一段路要向着敌人所在的位置打出几发子弹都要严丝合缝地参照教官的指示来做,而更多的孟加拉士兵则完全顾不上这些,他们眼中只有那些只要活着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痛苦和折磨的敌人。 这场景于米切尔而言,熟悉得令他有些反胃。在敌人缺乏更多武器的时候,他们只需要躲在防线后面向着胆敢前来送死的敌人开火就行了,上一次他碰到像眼前这些孟加拉人一样不自量力的对手还是剿灭nod兄弟会的时候。虽说nod兄弟会不乏使用比gdi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的精英部队,许多地区的nod兄弟会武装组织顶多算得上自发组成的散兵游勇,那些连爆炸武器都很难搞到的家伙在gdi的高墙面前也只有死路一条。 约书亚·米切尔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手下的游骑兵们及时地转移位置、迎击那些试图偷袭他们的敌人。防线上的大部分火力点不会受到孟加拉人的威胁,而且今天这伙前来袭击他们的孟加拉游击队也没有用于打击后方目标的大型火炮或是火箭炮,因此战斗的结局似乎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仍然留在战场上的米切尔饶有兴趣地观察着那些孟加拉游击队员,他想不通是什么促使着这些家伙舍生忘死地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 是因为亲朋好友被杀害而引发的仇恨吗?应该不至于。或者说,理应因此而参加战斗的孟加拉人的数字要比活跃在东孟加拉的士兵数量大出好几倍。当更多的人选择了将仇恨深埋心底时,那些直截了当地将仇恨爆发出来的人们无疑做出了相当不明智的举动,但人类的历史并不总是由【明智之举】推动的。 “真是愚蠢。” 米切尔一面为这些人的低智商而感慨,一面呼叫后方待命的工程机甲去修复防线。有泰伦矿业公司支援的这些工程器械,那群以不怕死而自傲的孟加拉士兵给防线带来的小规模损伤可以在短期内被修复。除非孟加拉人一次性摧毁了防线或把防线破坏到了彻底瘫痪的程度,不然得以在防线附近集中资源持续抵抗的巴基斯坦军队还能在这里纠缠很久。许许多多的孟加拉战士在这道难以被像他们这样的游击队员攻克的防线前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冷眼旁观的外国志愿者们并不会假慈悲地多流几滴鳄鱼眼泪。巴基斯坦人对孟加拉人的屠杀固然应该指责,勾结德国人和印度人甚至是俄国人扶持的那些激进分子的孟加拉人也不见得多么无辜。 毫不意外地,米切尔的手下纷纷对长官向他们承诺的好生意的前景表示悲观。其中一名游骑兵大胆地对米切尔说,他虽然为长官终于肯开窍去带着做些私活而高兴,但孟加拉人可不是好惹的。 “不管是那些暂时服从我们管理的家伙还是那群已经公开反抗的家伙,他们对我们都是有着敌意的。”另一名士兵甚至认为他们在己方控制区被袭击的概率更高一些,“只要我们表现得软弱一些,他们肯定就会对我们动手。” “之前我顶着各方压力的时候,你们说我太不懂规矩了;现在我应你们的请求打算要带着你们一起捞钱了,你们怎么又突然害怕承担风险了?”米切尔没给反对者什么面子,他直言不讳地说,事到如今大家都是同一条贼船上的人,谁也别想独自逃开,“不想参加的可以退出,到我这来报名,我替你向上级问一问。” 见平时一心奉公的长官性情大变,众人惶恐不安,没人再敢提反对意见。他们的异常沉默又令米切尔十分不满。 判断孟加拉游击队在最近几天之内不会再有大规模行动的米切尔决定尽早开始他的新业务,他首先联系了上级和泰伦矿业公司在附近的负责人,经过协商后才敢出动。 泰伦矿业公司作为一家和巴基斯坦军队有着密切合作的外国企业,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孟加拉人的眼中钉。数次因巴基斯坦军队逃往泰伦矿业公司的设施而苦恼的孟加拉人最终忍无可忍地下令攻击泰伦矿业公司的一切设施——无论其中到底有没有藏着巴基斯坦士兵——这成为了外国志愿者们介入孟加拉危机的又一个借口,只可惜这些志愿者们除了将自己或雇主的财产撤离孟加拉之外并无更远大的追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