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XB:纪律-《CNC苍蓝暮光》


    第(3/3)页

    雷厉风行的国家安全总署也有不少碰钉子的时候,况且达卡之战的疑云本来和他们无关。尽管如此,从国防军的异常冷淡态度中判断东孟加拉战事背后有猫腻的大人物们把这次调查视为一个在国防军面前扳回一局的好机会,他们无视了内部的反对意见,决定以驻印德军在去年12月的种种异常行为和达卡事件中的诸多疑点为由开始新一轮的情报搜集和分析。

    结果,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们结结实实地碰了壁。他们从1984年12月下旬开始进行了持续一个月的高强度调查,除了能确认东孟加拉地区有个疑似是美国或英国某机构牵头的生物武器研究项目之外竟然一无所获,甚至没能成功地把任何一个德国人牵扯到其中。不死心的特工们一方面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印度人并做好了随时抓人的准备,另一方面又加紧了在那些曾经协助德印联军于东孟加拉开展行动的民间组织中搜集情报的工作。

    就在上个星期,国家安全总署在调查过程中有了惊人的发现:一些本应在战败后被关押于东孟加拉或印度的监狱内或是被遣返回西巴基斯坦的游骑兵并没有像纸面上记录的那样老老实实地蹲监狱或是滚回老家忍受周遭平民的指责和唾骂,而是在秘密叛逃之后得到了庇护。接受叛逃过来的敌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问题是驻印德军似乎并未就此上报——本能地认为这背后牵扯到重大阴谋的情报人员们决定立即采取措施以制止同胞中的害群之马制造更大的损失。

    本着兵贵神速的原则,国家安全总署的特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了国防军的秘密设施并把其中几名受到保护的原巴基斯坦游骑兵逮捕,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赶在国防军过来找麻烦之前从这些人嘴里套出尽可能多的情报。

    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的情报人员坚信他们一定能从中找出背叛了祖国和同胞的叛徒,为此付出再多也无妨。法网越收越紧,自作聪明的不法之徒们很快就得束手就擒。不过,始终困扰着情报人员的关键仍然是那些人的奇怪动机。巴基斯坦方面的情况还好解释,而印度和德国的被调查人员总会做些令他们匪夷所思的事。

    涉及到白袍大斋会的问题就更加复杂了。早在白袍大斋会发展壮大时期就开始了对其密切监视的国家安全总署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欧洲的达官显贵同该组织建立了新关系的消息,其成员在国籍、行业和年龄段上的分布广泛程度已经让负责这些事务的情报人员麻木了。多亏当初及时地建立了情报网络,他们才得在关键时刻从白袍大斋会获取自己所需的消息。

    但自觉胜券在握的特工们高兴得太早了,他们忘记了国防军的尴尬处境和东孟加拉的一片混乱给军官们带来的压力,有时候这压力会导致更多的渎职行为,有时却恰恰相反。简而言之,这次国家安全总署的保密工作做得似乎不太好,刚到傍晚,就有几个形迹可疑的德国人接近了建筑,并在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后直接提出要把那几名巴基斯坦游骑兵带走。

    眼见国防军的人找上门来,设施的负责人只得想办法继续拖延时间,匆忙之间连线人传递来的最新情报都忘了仔细审阅。审讯人员接到了从白袍大斋会的线人手里拿到的机密,也面面相觑,他们仍然不能迅速判断出这些情报和己方之间的联系。

    “果然还是应该重新调查泰伦矿业公司……”秃了顶的白人青年坐在玻璃前,无精打采地审阅着文件,“要不是因为——”

    他的视线停在了其中几行字上,这些不同寻常的资金流向引起了他的注意。

    “怎么了,主任?”站在他身后的审讯人员见状,以为长官又有了重要发现。

    “你还记得上次我们在陆军航空队的调查结果吗?”差一步就要成为光头的白人男子缓慢地举起右手去擦头顶的汗珠,“当时我一直觉得他们有所隐瞒,现在看来有所隐瞒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上司。你看,这几条记录的日期和那个叫博尚的男人所说的时间点完全能对应上。把当时的记录找出来。”

    就可疑的军官倒卖情报一事,情报人员们又紧锣密鼓地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整理分析工作。在此期间,他们的同僚和上司不得不和国防军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国家安全总署的官员就国防军未经正规手续私自收留和关押叛逃的游骑兵一事提出质疑,而军队派来的交涉人员则声称即便要就此问责也该是军队内部解决、轮不到国家安全总署说三道四。

    半夜十一点,国家安全总署终于同意释放约书亚·米切尔等叛逃的原巴基斯坦游骑兵,一并从这栋大楼内走出的还有军官们在得知了最新调查结果后因担忧对方报复而提前发出的预警通知:

    “给新德里的驻印部队宪兵营打电话,让他们立即逮捕洛赫中校!”

    or8a-epxbend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