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汉皇刘备》


    第(2/3)页

    刘备刚来洛阳的时候就想见曹操,不料曹操被外放为顿丘令。从此缘悭一面。后来两人倒是互有书信往来。不过曹操为一县掌印,刘备也俗事繁多,很多事情也未能做更深入的交流,点到即止而已。

    去年宋皇后被废,全家被诛,宋后弟轘强侯宋奇也被诛杀,伏尸城外。宋奇娶的是曹操从父曹炽之女,向来与曹操关系莫逆。因此曹操很不幸的膝盖中了一箭,被以逆党的身份免职回了老家闲居。直到最近,因为一直有人替宋皇后喊冤,且王甫等已死。皇帝也觉得自己有点不厚道,把人全家都杀了。于是帝有悔意,赦免宋氏其余姻亲、故旧之罪。最近朝廷又以曹操能明古学,复征拜他为议郎。

    曹操到洛阳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门拜访刘备。

    两人一见如故,便在房内相谈得天昏地黑。一个怀有匡正天下的志向,对庙堂及江湖之间诸不平事耿耿于怀;一个有着领先千年的思维和眼光,针砭时政,字字见血。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言谈之间引经据典信口拈来,果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刘备在谈话中就发现曹操有着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或许他的家庭出身,注定了他和这个帝国的命运紧密不可分割罢?他爷爷乃费亭侯曹腾,虽然是宦官,但却不被士林所排斥,因为他不像王甫、曹节和后来的十常侍般乱政,且举荐了许多名重一时的贤良。他父亲继承了侯爵,目前高居九卿之位。是以像他这种贵族出身的子弟,对政治、对政局,有着天然的敏感。大汉自桓帝以来到如今,每况愈下。皇帝不问政事,国中大小事情,悉托付于阉宦,而国朝灾异不断,叛乱四起。像曹操这般心思剔透的人,如何想不到这是亡国之兆?

    身为贵族,身为这个帝国的既得利益者,维护帝国的统治长久不衰,是曹操的荣耀和使命。是以曹操虽然少时任侠放荡,行为不羁且胆大包天,但他一出仕,却就像换了一个人般,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便雷厉风行,不畏权贵,整肃风气。哪怕是到了顿丘为县令,以后到了济南为国相,他都是这么干的。死而无悔。到了最后的最后,见汉室实在是无法再匡正,他才无奈又心酸的放弃罢?这种对大汉错综复杂的感情,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

    两人一直谈论朝中时局与人物。谈着谈着,便谈到了如今国力之衰的原因和如何破局上来。

    时人皆以为,朝廷积弱如此,只要扫平为恶的奸臣和宦官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天下清明,万事无忧了。不但是朝臣,还是百姓,还是士林清议,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意见。所以一个个的只要上台了,就打着算盘如何去诛谋宦官。其实不然。

    &中种种乱局,实在让人为之叹息,不知何时才得风波止,令海内政教俱清。”刘备皱眉道。

    &若风波止,须扫平阉宦奸邪,解除党禁,任贤选能方可!”曹操没个正形的斜坐着敲腿。

    刘备看了一眼曹操,见他满不在乎的模样,便笑道:”孟德兄何必虚言,你我皆知,天下事,岂止阉宦乎?“

    曹操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备:”然则玄德有何以教我?“

    刘备侃侃而谈:”以吾所见,大汉之乱,不在于阉宦,而在于凉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