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归来-《汉皇刘备》
第(2/3)页
话转回来,天下诸州闻得天子否决了诸侯起兵西向的提议。吏民们真的是大失所望。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分裂的国家,可是这么好的机会,却被他们的皇帝给放弃。于是民怨沸腾,流言四起。在一片乱糟糟中,吏民们便在想,要是能有一个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最好还仁慈宽厚的天子来拯救大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就好了。闲极无聊中,便掰着手指头想,天下皇族,谁人能当此重任?
分封天下的诸侯国中,各皇族在历次动乱中,死的死,逃的逃,更多的是在封国鱼肉百姓。此等人忽略不计。那么在地方实力派中,刘虞、刘焉与刘备这三人,便如同宝珠般引人注目。
刘虞的血脉最近,他是光武帝长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刘焉与刘备远点。刘焉是孝景皇帝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刘备则是孝景皇帝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至于光武帝,则是孝景皇帝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当然,刘虞与刘焉运气比较好,历代都有人出仕,封赏不断。至于刘备就寒酸多了,他家没落已经百多年了。在涿县,除了个宗亲的名头,基本上也就和普通人家没啥区别了。
不过众人发现,这三人中,也还就偏偏刘备能力最强、名声最好。最关键的是,他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而不像刘焉、刘虞已经垂垂老矣。至于刘焉、刘虞之子,普普通通,不说也罢。
于是百姓们便开始思绪乱飞,想象着要是青州牧刘君侯成了大汉的天子,会如何会如何。不光百姓们如此想,便是官员们,心中也曾暗暗的有过这种念头。什么东西,都怕比较,也包括人。大家这一比较,坏了,刘君侯怎么比当今天子厉害这么多……
也就是天下局势崩坏,人心思齐,也就是天子不修德政,于是,这么一颗小种子,便暗藏在人们心底深处。若是再有风云起,或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当然,刘备是不知道外面这些流言的。就算知道,只怕也只会置之一笑。现在的他,已经很满足。因为他发现,麾下诸臣,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一心一意为他、为整个青州谋发展了。之前虽然也很用心,但刘备总觉得要是洛阳一道诏令,搞不好几个家伙就要舍他去侍奉君王了。如今他再也不用担心啦!
七月的田间,太阳炙烤着大地,刘备率了众臣,汗流浃背的在郊外视察农田。前世今生,两世为人,便纵然他上辈子是个农村娃,刘备依然不怎么懂农事。毕竟在前世,他小的时候家里还种地,等他读书、毕业、工作,再回家时,农村的田地基本上都荒了,农民们也早就不靠田地吃饭了,那个物质社会,靠田地吃饭,迟早得饿死,基本上村子里的人,都外出打工了。所以刘备对农事,真的几乎是一窍不通。
在大汉,他更加不懂了。以至于在去年,还差点闹出笑话。当时刘备问麾下,青州水稻田的产量。弄得麾下掾吏不知所措。后来才知道,在青州,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只种粟和麦子。收完粟谷,再种麦子。至于水稻,不是没人种,是非常非常少。从此以后,刘备对于农事,基本上只听,不再胡乱发表看法。。。。。。
这次来看农田的情况,是因为麾下有臣汇报,近来天气异常,连月不雨,恐影响农田产量。虽然粟谷耐旱,但并不是说它不需要水分。于是刘备便率了众人,出城巡视。这仔细一看,刘备就发现了一个状况,水利设施严重滞后。水渠水沟的虽然有,但是极少。而后断断续续的毫无规划。很多田地,都是在田地旁边打一口深井,然后大家汲水浇地。
形势很严峻呐,刘备深吸了一口气,回转头来,打算好好和工曹从事说说,关于水源、水渠规划设计的问题。正欲开言,便见前方一骑滚滚而来,卷起身后一道黄烟。
众臣闻得身后响动,皆回望之。待得骑士前来,刘恪来报:“主公,管将军已返城,随行而来有蔡中郎一家与王司徒家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