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将出山-《汉皇刘备》


    第(2/3)页

    席间,刘备见到了最想见到的两个人:诸葛瑾和诸葛亮。诸葛瑾人如其名,是个小帅伙子。他刚进来时带着小亮跟在其叔父身后,从容不迫的一一向众人行礼。很安静,也很有礼貌,一举一动都有规矩。至于还未成丁的小亮,虽然在努力学习兄长的行止,但一双眼睛好奇的转来转去,直看得刘备心中暗暗发笑。孔明啊孔明,想不到我们就这样见面了。刘备好笑之余,忽然又觉得很感慨。

    第二日,卢植府中,荀彧和卢植两人相对而坐。荀彧道:“卢公,中原纷乱,唯我青州稍显安定。因此海内流民,无不往我处而来。如今各郡县相报,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道中络绎不绝。本来这是天大的好事。不过青州毕竟太小,又因战乱田地荒废多年不足以供养青州士民。主公已决定迁军民至辽东屯垦,大力开发辽东郡。不过,辽东边地,形势严峻。非能臣莫能守之。主公思来想去,青州境内,能当此大任者,非卢公莫属。今番遣我前来,便是想问卢公,镇守辽东,西拒刘伯安、东击高句丽,安抚百姓,积累钱粮。寻机复我故汉土地。卢公能为否?”

    卢植虽然一心想要当个宰辅之臣,但宦海沉浮,一腔雄心早就被消磨得没影。先帝驾崩之后,大汉帝国也随之四分五裂,风雨飘摇。他更是一颗心凉透了。还好有个好女婿。这些年看着刘备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兴旺。他是说不出的高兴。他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刘备也不会让自己这个外舅(岳父)在他青州牧府任事。本来也就想着算了,立功不行,那就立德立言吧。一把老骨头了,在书院里多给女婿培养几个人才,然后把自己一身所学给传承下去,这一辈子也没算白过。谁知道荀彧这一次来,竟然隐约有让自己重新出山的意思?

    听到最后,竟然是去辽东主持大局,除了垦田抚民之外,竟然还要趁机收复被高句丽、扶余人侵吞的故土?想不到玄德的眼光这么长远呐,好好好,就凭这个,这把老骨头就交给玄德去折腾了。

    为什么数千年后,汉几乎成为了华夏的代称?我们的民族为什么会是汉族?不仅仅是这个朝代很强大。更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的汉人,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很彪悍。既尚武又自信。陈汤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说到做到了。班超敢带几十个人纵横西域……直到刘备这个时候了,大汉已经虚弱得不行了,昔年凶狠无比的匈奴人、乌桓人,也依旧不敢有所妄动,都乖乖的听从我们汉人的吩咐,为我大汉帝国守护边地。一直到五胡乱华时,匈奴人和其他胡人甚至纷纷改为刘姓。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大汉数百年,从头到尾,无论兴衰,对异族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威风凛凛、当者披靡。可以说,正是因为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异族的强势和霸权,才导致大汉帝国的士民们,在面对异族的时候,有着格外的自信。

    现在的卢植也是这样。他本来就性格刚毅之人,素来对大汉朝廷只顾内部争斗而忽略边患而痛心不已。现在好了,你们都不管,我女婿来管!我卢子干来管!这个时候的卢植,感觉久已沉寂的热血又开始在自己的身体内涌动沸腾了。收复玄菟、收复乐浪、把高句丽人、扶余人、鲜卑人赶得远远的、赶到天边去!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将来史书上还不得大书特书一笔?

    是人就离不开名利,卢植还不是圣人,他自然也不例外。之前不能在女婿牧府中任职,确实是因为这样的话,两边都别扭。如今他去辽东,是去经略辽东的方面帅臣。到时辽东方方面面都是他说了算,而且辽东隔着青州还远。这自然又不一样了。这等好事,他岂有不肯之理。

    荀彧看着卢植打了鸡血似的,又忽然有点担心起来,完了,卢中郎看来是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啊,他倒不是担心卢植的能力,就是担心老人家这岁数了去辽东折腾,能不能经受得了,于是小意的问道:“卢公,辽东寒苦,且只能渡海过去,卢公年迈,身体是否……”

    卢植正意气风发之时,听得荀彧担心自己的身体,连话都没让他说完,只是冷哼了一声,于房中取了杆矛,与荀彧道:“文若且随我来!”

    带了荀彧到了院中,卢植拉开架式,把一杆十数斤重的长矛舞得水泼不进。一路招数使完,卢植不能尽兴,长啸一声,长矛脱手而出,呼啸着击中院墙,发出轰的一声巨响……

    卢植干净利落的拍了拍手掌,睥睨四顾,道:“文若,如何?”

    荀彧看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卢植,又看了看破了一个大洞的院墙,不由得苦笑起来。正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一个妇人的声音传来:“卢子干,晴天白日的你又在发什么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