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东征(四)-《汉皇刘备》
第(2/3)页
公孙康沉吟了会,道:“父亲大人之前为了拉拢扶余人,曾以宗女妻之。好歹也算是亲戚,我们去投奔扶余人吧。”
公孙恭双掌一击,恨恨道:“大兄,扶余人要比高句丽人强多了,到时去了那,我们再说动扶余人来对付青州军。早晚要报了父亲大人的仇!”
公孙康看了弟弟一眼,心中一叹,暗道,父亲大人以辽东之力,尤不是刘备对手,区区高句丽,扶余,又岂能敌我中原雄杰?只是自父亲大人罹难以来,弟弟郁郁寡欢,若不是让他心中有点盼头,自己何必要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一般?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一辈子不也挺好?
扶余,在玄菟以北,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相接。此国土地大多都是平原,宜种五谷,出产名马,赤玉,貂皮,宝珠,珠大如酸枣。扶余人也和汉朝交过兵,但有两次被打得挺惨,一次是在乐浪,一次是在玄莬,后来就臣服了,经常派人来京师遣使朝贡。扶余人比高句丽人要温顺,也要识时务多了。之前公孙度得了辽东,因辽东形势复杂,便大力拉拢与汉朝亲近的扶余,并嫁了个宗女过去。扶余也给予了公孙度回报,联合公孙度打鲜卑或者是打高句丽,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不过在青州军打辽东时,扶余王很明智的站得远远的。中原王朝的强盛,他就算没亲自见过,也听去朝贡的使者讲过。所以,汉人的内部纠纷,自己还是不参与了吧。青州方面得了辽东,与扶余诸部互市如故,扶余人也渐渐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也没太在意辽东换了个主人。毕竟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不是。扶余人并不知道,因为公孙康公孙恭兄弟,他们的平安日子就要快到头了。
这边高句丽王调兵遣将的一阵忙,最后把公孙兄弟给想起来了,心想公孙度乃辽东豪杰,听说公孙康也是才兼文武,他既是汉人,又对青州军的情况如数家珍。既然他这么熟悉汉军的情况,不如让他也别领一军,替我高句丽效力,去上阵杀敌。于是便派人传公孙康。
结果没多久,侍者便慌慌张张来报:“大王,公孙康公孙恭兄弟二人不知所踪。”
高句丽王大怒,一拍案道:“不是让人盯着吗,怎么会不知所踪?”
侍者战战兢兢,道:“大王传令调兵,王都人手不足,是以,是以……”
高句丽王心中大骂,人手不足就偏偏缺这几个盯梢的?他知其中必有猫腻,不过也懒得去过问了,如今一心一意应付青州才是正经,待击退汉军,到时再算账未迟。
刘备在青州,看完了辽东方面的汇报,又喜又愁。喜的是继襄平东北,大梁水上游发现大型铁矿之后,刚攻占的两座高句丽城附近也有铁矿。这可是战略性的物资。愁的是,这几个铁矿附近的环境都不太好。道路破烂,人烟稀少,补给困难。想了想,刘备便把荀彧、卢敏等几个喊了来。大致一问青州府库的情况之后,刘备便道:“辽东局面一片大好,只是铁矿开采不易。我欲于襄平城上游,大梁水之畔再筑一城,迁百姓往居之。以做襄平、帻沟溇、纥升骨三城之转动。至于高句丽所得之地,道路也需要平整,不能再拖了。诸位以为如何?”
荀彧想了想,道:“主公,青州目前与诸侯相安无事,可趁此机大力经营辽东。青州地狭,难以富民。若能尽收高句丽之土,再以宽松之政养民,不出数年,辽东亦复有中原之盛也。只是青州与辽东,相隔大海,往来艰难,恐百姓军士畏而不愿往。其中得失,还请主公自度之。”
卢敏心想,还有什么好想的,肯定是大力开发辽东了。高句丽这么大块土地,辽东又有盐铁之利。前景一片兴旺光明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