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有想过。。它会遇到的困难吗?” 大卫没有对这个问题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走出了办公室,找到会议室里的莱昂,让他把这个好消息先告诉上午开会的众人。 等大卫转回来后,把办公室的门关好,坐在马格身边问道:“我这几天在图书馆里,看到一些关于尼克松总统的资料。” “他在72年连任竞选中,拿下了49个州、512张选举人票,只有马萨诸塞州的14张选票和华盛顿特区的3张选票没有拿到。。” “伙计,他开创了一个米国的新历史记录!” “上一个比尼克松总统连任竞选还牛的总统,只有那位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总统了。” “你当时就在帮助尼克松总统的竞选团队中吧?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马格听到大卫忽然提起这段往事,沉默了几秒,摇头道。 “我们所做的、能做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问起这些。。是对政治感兴趣吗?” 大卫摇摇头,笑道:“我对政治本身毫无兴趣,只是不想让自己像个小白,对政治一无所知罢了。” “你能给我。。科普一下吗?” 马格·路德维斯张了张嘴,苦笑了下,说道:“你。。想了解些什么?” “随便,你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额。。好吧~” 马格低头考虑了一小会儿,嘴角露出了笑意,对大卫问道。 “你知道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吗?” “。。知道~” “呵呵~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居住着很多政府内阁成员、两院议员、情报机构官员、退休官员、大使等政客们,还有很多媒体的记者们。” “乔治城的人口构成,太特别了~这也就注定了,他们会有更多的社交需求。” “比如:大家聚在一起交换政治消息、宣扬自己的主张、扩展人脉网络、结成联盟等等。。” “可能你不会相信,华盛顿政府的许多政治决策,都是在乔治城的晚餐桌上做出来的。” “那里比总统椭圆办公室,还要热闹。” 大卫对这种和政治有关的八卦新闻,非常感兴趣~ 他乐滋滋的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示意马格继续讲下去。 马格揉着鼻子,笑着继续说道。 “要说起现在的乔治城派,它的形成原因是个偶然,也是必然~” “二战之后,很多居住在乔治城的官员、政客们,都在战争时期充分认识到了情报信息的重要性,并想为自己找倒一个可以稳定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渠道。” “这些人就自发的在某人家里,或俱乐部里,举办各种小范围的私人酒会,用来交换情报,互通有无。” “当时,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出身参议员家庭的菲尔·格雷厄姆,非常热衷于这一类社交活动,并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乔治城著名的社交酒会场所。” “格雷厄姆曾经参加过二战,他和很多军方、cia的官员相熟。” “所以,他凭借着报社老板的身份,为政客、情报人员、媒体搭建了桥梁。。” “格雷厄姆家里酒会的座上宾,就包括了cia高官、米国驻外国大使、两院的议员等等。” “后来,世界银行的行长约翰·麦克罗伊,时任政府的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人,也开始频繁的光顾格雷厄姆家里的酒会,让这个原本很不起眼的小圈子,逐渐成了乔治城里让人们心生向往的高级社交酒会。” “曾经,遇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夫人杰奎琳,就是格雷厄姆家酒会的常客~” “肯尼迪夫妇,还和华盛顿邮报的主编布拉德利夫妇,关系非常密切。” “而这位布拉德利主编的姐姐,据传说,就是肯尼迪总统的秘密情人之一。。” “哇哦~真的?呵呵~” “那这个格雷厄姆。。他现在还活跃在乔治城吗?” 大卫对这种总统、名人们的八卦、小道消息,听得特别兴奋。。 马格表情古怪的瞥了兴奋的大卫一眼,随即想起大卫的年龄,也就释然的笑笑,接着道。 “不~” “他在肯尼迪总统遇刺的那年,自杀了~” “wha?” 大卫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的追问道:“他怎么自杀了呢?” “难道。。他和肯尼迪总统的遇刺有关?” “额。。据我所知,应该没有。。” “他自杀的时间,早于肯尼迪总统的遇刺时间。” “哦~” “那个。。你继续,继续。。” 马格耸耸肩,说道:“大半个50年代,乔治城里达官显贵云集,又很适合那些特工们以各种身份,去接触那些以往他们根本摸不到边的政客、官员们,所以cia的特工们,对乔治城进行着秘密监控。” “这种有趣的事情,时任fbi局长的胡佛,当然不会错过。” “他也安排了几批fbi特工,到乔治城里和cia特工们互相监视,据说。。他们在一起玩儿的很happy~” “肯尼迪总统为何被刺杀、背后的主谋是谁,我不知道。” “可是,格雷厄姆的自杀,其实早就有了许多先兆。” “格雷厄姆智商、人格魅力都很高,但他患有家族遗传性精神类疾病,他自己还有长酗酒的坏毛病。” “早在格雷厄姆自杀前两年,他的精神科一声就认为他有很严重的自杀倾向。” “而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年里,也做了很多让人感觉智熄的蠢事儿。” “比如:他把身边所有的cia朋友和政客朋友们,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私密事情,四处宣扬开来~引起了无数人的不满,巴不得他闭上那张臭嘴,立刻死掉,。。” “再比如:他想把华盛顿邮报的股权,夺取到自己和情人的手里,并联系了律师,把自己遗产的三分之二,都留给了情人。。” “可华盛顿邮报本身,并不是格雷厄姆家族的生意,是他妻子凯瑟琳·梅耶家族的生意。。” “因此,格雷厄姆和凯瑟琳的婚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乔治城社交圈所有人都不会公开说起,却心知肚明的笑话。” “等到格雷厄姆自杀后,他做下的这些令人厌恶的奇葩事儿,给他的妻子凯瑟琳带来了无妄之灾。。” “很多人都怀疑,格雷厄姆的死,是凯瑟琳巍峨夺回家产,设下的一个局。。” “不过,他的死,也同时给凯瑟琳带来了一个机遇!” “凯瑟琳在丈夫离世后,延续了家里举办社交酒会的传统,并把它提升到了让所有人都惊讶的高度。” “时间到了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时,凯瑟琳家里召开的聚会,已经是华盛顿政治名利场的某种隐性身份标准。” “如果有人没被她邀请过,就不算真正的进入到华盛顿权力核心区。。” 坐在马格身边听故事的大卫,举手提问道:“你说的这个华盛顿邮报老板凯瑟琳,不就是报道了五角大楼泄密事件和水门事件的。。” 马格耸耸肩,收起了笑容,叹道:“是啊~就是她!” “当时全米国几乎大部分的媒体,都拿到了那两个事件的材料。” “由于这些材料的内容极为敏感,足以改变世界舆论对米军、米国的观感,所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都被政府告上了法庭。” 马格声音低沉的说道:“五角大楼文件泄露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 “而随后被爆出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政府的倒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