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敏家》里面的母亲将女儿的哭诉,上纲上线,扭曲成对自己的不满和责备-- “我在老家给你带着孩子,我没有功劳,我也有苦劳吧。” “现在你全都怨气我来了,好事没有我的,坏事都是我做的,我欠,我欠你们所有人的,满意了吧?” 这句我们许多人跟父母相争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反问句“都是我的错,我欠你们所有人的,满意了吧?” 关上的不仅是沟通的渠道,更是彼此心灵的大门。 语言不会伤身,但却是诛心最锋利的武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会影响着孩子跟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 我自己就常常会说,“我总有苦劳吧”,或者把我做的事情说一遍。而我儿子很清楚地告诉我,“你是很辛苦,但是辛苦也不代表这件事你做得对”。他总是能清晰地分清楚。 而我就会常常无意识地把情感混在里面说事,因为我说不过,我自己语塞,于是就自动化反应地把苦劳搬出来了。 好在儿子很清晰,所以他会指出来,虽然被他怼了我很不舒服,但是事后想想他说得是对的。 --------------------------------------------------------------------------------------------- 《少年说》里,一个女孩说“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数学考试没有考好,妈妈会冷嘲热讽地说“哟,你真是一个人才!下次再考成这样子,你就不用去学校了。” 这个女孩学着妈妈的语气,惟妙惟肖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惹得台下的同学哄堂大笑,但她自己却没忍住湿了眼眶。 原本考试失利已经足够沮丧,但妈妈的讽刺却在她的伤口上扎下了更深的一刀。 台下的妈妈却不以为然,甚至振振有词:“我的出发点是想你好,想你知耻而后勇,努力成为优秀的孩子。” 不经思考的讽刺,鄙夷不屑的贬低,浇灭热情的冷言冷语,看起来是随口而出的一句话,扎下的却是难以拔出的一根刺。日久天长,就成了父母跟孩子之间,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也是在《少年说》中,另一个女孩说“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时,要先反思,我们是否有跟他们“好好说话”。 --------------------------------------------------------------------------------------------- 美国惠顿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特里沃森认为:“爱说反话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面对冲突时,不懂得如何下调负面情绪,反而让负面情绪控制我们。亲密关系是我们的安全区,每一次暴力沟通,发泄情绪,其实都是在安全区的边缘试探。” 彼此亲密,所以肆无忌惮。 却不知道,越亲密的人,说出的话杀伤力越大。皆因只有最亲密的人,才会最在意你的话,也最容易因你而受伤。 我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讲,确实是如此。每次冒出那些言不由衷的话,就是我无意识抢来的挡箭牌,因为我说不过,我无话可说,我无言以对,所以就会把一些话不经大脑思考地丢出来。正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对付当时的负面情绪,我只知道自己已经被那负面情绪淹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