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粮食复制-《运河岛》
第(2/3)页
微波炉操作的话,能想到的需要克服的问题应该有两个:
第一个是容器的尺寸问题。这个问题克服不了,因为我没有更大的容器里。这样的话,想吃面就需要煮多次,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第二个是面条烹饪的问题。用微波炉烹饪面条的方法,大致上应该有三种。
第一种是先把水烧开,之后放入面条,然后把整个容器放回微波炉继续加热;
第二种是先把水烧开,之后放入面条,然后给容器盖盖子,放在外面等待面条焖熟;
第三种是先把面条浸入水中,泡一段时间,之后把整个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整体看来,第二种方法最稳妥,因为它的本质是用热水泡面。这是常见的烹饪方便面的方法。
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中,最令人不放心的都是面条被微波时会发生的变化。我对这种变化并不了解。据我所知,微波炉的原理是由微波造成食物中的极性分子,比如水,蛋白质,脂肪,等等,快速震荡,从而使食物被加热。因为加热原理和用汤锅煮面时面被加热的方式不同,最终结果很可能并不想同。加热时间会很难判断,甚至还可能出现夹生的问题。
然而第二种方法做出来的面应该不好吃。这样的话,长期下去,可能还是需要在方法一和方法三中选一个。
以后再说吧,下一顿饭用方法二好了。”
(六十八)
运河岛说:“今日闲来无事,浏览县志,发现有一篇记载居然名为‘粮食复制’。
点开之后发现此‘复制’非彼‘复制’。
这篇记载出现在《德化县志》中。原文是这样的,‘德化粮食复制品,以米粉为主,其次为线面。熟面条只有城关、赤水等地市场加工销售。米粉分炊粉、水粉两种,均用手工制作。每50公斤大米做出炊粉45公斤左右,水粉只有36至37.5公斤。’
由此看来,‘粮食复制品’指的是经过简单加工的粮食制品。
文中还提到了一个‘复制品厂’,制作的自然也是这种‘复制品’,不是现在大多数语境之下人们会想到的那种‘克隆体’。原文说,‘1958年县粮食局在城关建复制品厂(后并入粮食加工厂),以大米、面粉和大豆用机械加工成米粉、生面条、面粑、挂面、豆腐等。’
这样看来,如果在1980年代和当地人谈论‘复制品’,他们会想到的很可能是粮食制品。很可能这才更接近‘复制品’这个词一开始拥有的含义,只是几十年之后,时过境迁,这个词被用来表达另一种含义,而原先的含义不怎么被提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