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讨伐西岐-《这个屋里》
第(1/3)页
西岐周文王回国后,治理国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破格录取渭水垂钓的老人姜子牙,一个国君用心治理国家就会产生外和内的效应。于内使国政修明,国家强盛,人才投奔;于外使诸侯斌服,天下归心。但这样,就使成汤商纣王非常嫉恨!
周文王的政绩为周武王奠定了国力基础和声望远播,他不想主动对成汤讨伐,自己也年迈感到力不从心。但他死前有一番遗嘱,可知他的想法和韬略,文王对姬发说道:“我死之后,我儿年幼,恐妄听他人之言,肆行征伐。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为,以成臣弑君之名。你拜子牙为亚父,早晚听训指教。听丞相,即听孤也。可请丞相坐而拜之。”
其实文王这话深谋远虑!
“我儿年幼”意思是要假以时日,行动不可操之过急,静观其变。“天子不德”还能有什么意思呢?文王讲明了是天子不对,而且是“不德”,只不过我方阵营不能“臣弑君之名”,要等他恶贯满盈才好呢。文王要武王姬发拜姜子牙为父,而且早晚听他训导,现在就下拜。
周文王对周武王的事业安排都精打细算,深谋远虑,不能成弑君之名,待其恶贯满盈,然后听姜子牙的话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文王可真高明。
成汤对西岐讨伐的借口是“姬发自立为武王……诸侯归心,将来为祸不小!当速兴师问罪,以正国法!”
因为“姬发自立”,而且“诸侯归心”,所以将来“为祸不小”,这全是主观臆测。于商纣王而言,天下已经反了四百诸侯,不便与西岐再开战事,以免三面劳师糜饷。可是,就连成汤天下的擎天柱闻太师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闻太师说道:“虽然如今库藏空虚,钱粮不足,犹恐西土不守本分,倘生祸乱,我安得而无准备?”
所以他就派晁田点三万人马去西岐尝试下,看究竟什么情况?
结果晁田投降了西岐,不回来了,还偷偷运走了自己的家小,到西岐安家去了。
闻太师知道后拍案大叫:“我忘了打点,反被晁田诳了家小去了!气杀我也!”
闻太师打算亲自领兵追赶,时候又过了,很心烦!就派青龙关张桂芳去正经的讨伐西岐。没想到,就是这样成汤不断派兵去讨伐西岐,不停的开战。他们重要的决定从怀疑到贯彻,全凭情绪左右,拍案之间下决策。
这是商纣王和决策团没有约束的权力与诸侯国自行其道之间分庭抗礼的对抗。纣王不加节制的滥用权力和周文王、周武王的深谋远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悖逆无道,后者顺势而行。由此又引发了背后支持的教派之争。
论法术,截教丝毫不比阐教差;论宝物,截教也丝毫不比阐教差;论人才,数量上截教占优势,质量上阐教占优势。但不同之处,截教支持的是无道的商纣王,而阐教支持的是路不拾遗的西岐。无道当灭,有道当兴,千古不变的真理!作者许仲琳要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战争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岐守,韬光养晦,而商纣王屡次兴兵来伐;第二阶段是姜子牙金台拜将,誓师东征,主动出击,会诸侯于孟津;第三阶段是会诸侯于孟津之后,兵临朝歌城下,纣王等人困兽犹斗。
张桂芳讨伐西岐,名义仍然是“自立武王”,并“收反臣黄飞虎”,罪加一等。后来的讨伐者也大抵这般理由了。张桂芳厉害的是左道之术,姜子牙第一次领教了人家的把式其实在他之上。后面来的“左道之士”掌握的“左道之术”更是叫他好看。
姜子牙感到很大压力,于是去昆仑山,向师傅元始天尊请求支援。元始天尊给了他一张“封神榜”,告诉他“自有高人相辅”。子牙问元始天尊:“张桂芳左道旁门之术,弟子不能制服。”
元始天尊骂道:“凡间之事,我贫道怎么管得你的尽!”
一番叮嘱之后,姜子牙出了昆仑山,一路往西岐过来。他路上遇见了申公豹。申公豹本来也是阐教门人,但为人心术不正,好乱惹祸。
申公豹诓骗姜子牙:“我给你变个戏法儿,你的封神榜就给了我吧?”
“什么戏法儿?”姜子牙不持重,搭理这种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