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234就为了盖个房子,才开的银行-《重生港岛,我,米饭班主》


    第(2/3)页

    老板有太多的选择,随时会pss跟其谈条件的,然后换上一个更听话更拼命的牛马。

    所以当前有工开的其实都没什么保障…

    廖宝珊说道:“高生,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自己搞个按揭公司?”

    “以您的实力,我想应该很容易拿到低息贷款。”

    高要呵呵一笑,如果要搞金融公司的话他早搞了,按揭公司?那他还不如直接搞个银行专门来做按揭。

    等港岛的经济迎头赶上,自然就能带好这个头。

    专门做个银行来搞按揭?

    高要怔住,他眼眸内闪过丝深沉,后世的时候,港岛的银行业务中,按揭占据了三分之一!几乎可以说是支柱!

    他飞快寻思,其实说什么不稳定之类的都是屁话,归根到底是因为当时的港人没有意识到这座城市的未来就是地产跟金融之城。

    也不知道房子才是他们最值钱的家底。

    简单点说,港人对于未来还没有信心…

    所以银行才没有信心…

    高要立马想起一人,后世的悭俭巨富--华懋集团主席王得辉!

    这家伙旗下的华懋在开发地产的时候,从拿地、盖楼、按揭等全套都是在他自己集团旗下的公司里完成的。

    这家伙做生意从来不去银行磅水,所以金融街的风波也从来影响不到他。

    而且现金极为雄厚!

    “开个银行…”

    对面的廖宝珊吃了一惊,高先生要开银行?

    这大鳄鱼什么都吃的吗?

    那看来自己也要付堆花出来了。

    当时开银行有个说法叫凑、堆、挖!

    凑指的就是吸收社会资金,而堆就是堆花,这玩意特指银行界。

    比如说像之前廖宝珊找高要属于同乡之间的凑,而如果高要开银行,因为廖宝珊是同道中人,那他往高要开的银行里存钱的说法就叫堆花。

    除了廖宝珊以外,其它的同行也理当自动上门存一笔款,这钱的数目大小跟开银行的人的社会地位有关。

    挖当然就是挖社会贤达来入股啦…

    你开银行怎么能没有名流参股?否则人家不信你实力的嘛。

    廖宝珊恭维:“高先生,如果你开银行,那定然是猪笼入水,财源滚滚,赚的眼仁发红啊。”

    无论在哪里,在上流社会之中,如果家里有银行便很容易在上流社会站住脚跟。

    除此,且不说身份,它也是发财的好门路,银行一面吸收客户的银根一边放债,做生意,借本生息何乐而不为?

    高要呵呵一笑,哪这么容易?港岛这地方银行多,银号更多,没人数得清这里到底有多少间银行、银号。

    这边开,那边关,生生灭灭百余年,到今日,真正能成大气候的不足20间。

    而且这些成了气候的,到后面绝大部分都被挤兑倒闭,比如说眼前的这廖创兴银号。

    高要寻思一下,当前港岛还没有什么银行条例,连牌照都无,想开就能开。

    完全拼的就是实力跟名气。

    这两样东西高要都不缺,他缺的是专业人士。毕竟搞银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很容易被人拆台脚的嘛。

    既然定了主意,高要便开门见山说道:“得亏廖总提醒,我拟开个银行专门做按揭的事情。”

    前期的时候确实也只做的了按揭,至于船只那边,恐怕要看到时候到底能拉来多少存款。

    廖宝珊张口结舌,我顶你个肺,高先生对这按揭的事情到底有多魔障?

    当下结结巴巴说道:“恭喜,恭喜。”

    “有高先生打头,我廖创兴银行自当跟进。”

    高要微微一笑,甭管这话是真还是假,总归听的很舒服。

    他直接问道:“我高某人是门外汉,不知道廖总这边有没有好介绍?”

    其实廖宝珊也是个门外汉,不过他久跟简东普打交道,所以才慢慢学得其中门路。

    闻言,廖宝珊羡慕道:“高生,你开银行当然绝无问题。”

    “只你中环还有铜锣湾的物业,便是最好的信用凭证!”

    这话没错!

    银行是最需要信心的行当,在这个行业里是低调不来的,就连汇丰都要经常动不动的重新设计总部,遑论其它的?

    而高要当前最大的优势是他的名气,以及手上握着的双子高楼!

    比如说高要把银行放去中环大会堂的高霞大厦里,那对于全港市民来讲,比什么保证都要靠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