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疑云(一)-《昭帝本纪》
第(2/3)页
吕驰敬没想到元琦对樊州民生如此了解,却也并不慌:“殿下有所不知。百姓之家,手中有余粮才能心安,粮价低时多囤些粮食,待到年景不好的时候,才不会难以度过。”
这话若是换一个寒门出身的人,必然能发现不对来。百姓屯粮,不会超过一定数量,且若是遇到灾年,朝廷自然有官仓义仓赈济。
可元琦对这其中的门路并不十分清楚,兼之没有佐证,更说不上来这么多粮食货物都去了哪里,只能作罢。
元显笑道:“若真是被百姓购得,也算是藏富于民了。”
吕驰敬应和:“殿下说的是。”
二人在樊州的时间够久,终于定下了启程去往升州的日子。
元琦不解:“十八姨,这里面肯定有问题。除了一百多万石的粮食,还有绢麻帛这些布匹,寻常百姓家做一两身新衣裳都是难得,这么多的料子怎么可能全都买下?”
元显笑笑:“我也知道有问题,可我是工部尚书,你是水部郎中,怎么查这里面的猫腻?你不如写信回京,让刑部或者吏部来查?”
元琦沉默。
吕驰敬每年上缴朝廷的货品所得,虽比不上市价,但也少不了太多,所以这几年没有人怀疑。皇帝也不可能凭着她没有证据的三言两语,就贸然派人来查一州刺史。
何况樊州与霞州接壤,建阳卫氏与樊州的士族素来交好,拔了萝卜带出泥,反噬自身可就不好了。
不仅不能查,还得帮吕驰敬按住。这样一来,若要动胡世吉,便得斟酌一番。
动了胡世吉,便是动了元瑾的人,她若是反扑,势必会盯上吕驰敬。胡世吉经不经得住查,元琦不知道,但是吕驰敬很大可能是经不住的。元瑾官任刑部司郎中,查起吕驰敬来,天时地利。
现在须得知道,吕驰敬究竟隐瞒了什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必要时弃卒保车。但元琦现在无人可用,最大的助力,夫族卫家,心思还都在太女身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