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先机(三)-《昭帝本纪》
第(3/3)页
这个“旁的”说的是谁,不言而喻。元珩此来,一是为了感谢,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向太女示好,获得庇佑。元瑾受了这么一遭反噬,势必要撕破脸皮。宫里的令君有棠皇贵君做倚仗,不必惧怕良君,唯有元珩自己,需要找到新的容身之处。
元琮劝阻道:“可别这样说,伤了姐妹间的和气。我身为长姐,对妹妹们都要照拂一二,当不得七妹的谢。只希望以后七妹能把商部司的事情抓起来,不要再出现这样伤及民生的事情了。”
元珩连连点头:“太女姐姐说的是,臣妹记下了。”
这边其乐融融,另一边的元瑾安排好了陶家脱罪,却眼看着前些日子的安排付诸东流,元珩毫发无损地撑了过去,终于是忍不住气得砸了手中的白瓷杯。
“去给本王查,谁在背后动的手。”
江桓做事十分高调,从不遮掩,元瑾要查简直没有困难。更何况,几日后的朝会上,元珩举荐江桓做商部司主事,更是赤裸裸地告诉元瑾,是谁掀了陶家的摊子。
“母皇,此次粮价飞涨,乃是不良商人恶意囤积,儿臣还在彻查此事。幸而有瑞莲江家协助,终使得京城粮价回归正常。江家十一小姐江桓,仗义疏财,虽行商事却做义举,儿臣举荐她为商部司主事,协助儿臣。”
元珩示威性地看了元瑾一眼,只见她低眉垂首,恍若未闻。
元琦顺着元珩的目光看过去,听元珩的意思还不打算放过陶家,元瑾这次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现在却如此平静,没来由地心中一突。
景成帝询问事情的经过,元珩不得不收回目光,专心奏对。
元瑾抬头看了看正在回话的元珩,又看了看最前方太女的背影,最终和元琦的目光遥遥相遇。
二人视线交错而过,元琦心中的不安更重。这次的事情虽然对元瑾是一个打击,但远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不知道她接下来还有什么底牌,只能暗自警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