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该多好-《你好啊!2010》


    第(2/3)页

    而且别人守灵,也没有一直跪着守灵的。

    都是在棺材旁边打个地铺,几个人一起围着棺材睡一觉。

    这就算是守夜,守灵了。

    而且别家因为亲戚众多,也不会一直都是这几个人守灵。

    一般都是每夜换一批,直到三天后死去的人出殡埋入地里。

    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因此每夜都要有亲属伴守。

    而这个亲属,一般都是直系亲属。

    比如儿子,以及孙子。

    只有直系亲属不够时,才会让旁系亲属一起过来守灵。

    但姜鹿溪,就只有她一个人。

    她这一夜,定会很难过。

    而且程行也怕她一直跪着,不去睡觉。

    大悲是一件很伤身体的事情。

    程行也没再自习,而是上床睡了觉。

    第二天五点多的时候,他就起来了。

    然后他没再骑姜鹿溪的自行车,而是骑了摩托车去了平湖。

    骑摩托车就要比自行车快多了。

    再加上这个时候路上根本没什么人。

    程行骑的很快,只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便到了姜鹿溪家。

    才五点多一些,天还在黑着。

    这两天的天气都不太好。

    昨天上午下了一场大雨,下午的时候又下了一场。

    到了晚上,跟今天早上的时候,才没有下。

    但天还是阴着的,天空上月亮被乌云挡住,星星也不见了去向。

    根据天气预报上所说,这几天还会有连绵的大雨。

    程行骑着摩托车来到姜鹿溪家的时候,他们家门口很寂静,就只有灵堂的灯还在亮着,在灵堂周围,能看到不少鞭炮留下的纸屑。

    不过经了一夜的清风,那些鞭炮留下的硝烟味和黄纸烧掉后出来的纸屑味倒是没有了,来到姜鹿溪家门口,程行看了一眼,又转身骑着摩托车离开了。

    到了地方之后程行才想到,姜鹿溪现在肯定还没吃早餐呢,上一次吃饭的还是昨天晚上六点钟的时候,而且她当时也没吃多少,现在又在灵堂里守了一夜的灵,肯定早就已经饿了,程行订的酒席,得七点的时候才会送过来呢。

    那时候戏班子演出的人起来了,过来帮忙的人也都来了,正好吃饭。

    程行转过头,去镇子上买了些早餐。

    早餐店里的人倒是起得早,那些卖包子油条的,早就已经起来了。

    回来后,程行将摩托车停下,他将早餐放在外面的摩托车上,然后走进了灵堂,灵堂是一个非常庄严肃穆的地方,在里面是不能吃东西的。

    程行走进灵堂里后,发现姜鹿溪还跪在那里。

    她的眼睛更重了,小脸也更加苍白和憔悴。

    看着她那乌黑的眼袋,程行便不知道她这一晚并没有怎么睡觉。

    “晚上没有睡觉?”程行走过来皱着眉头问道。

    看到出现在面前的程行。

    姜鹿溪还以为出现幻觉了,她擦了擦眼睛,发现站在她面前的正是程行。

    “你怎么来了?”姜鹿溪呆呆地问道。

    “说了这几天都要过来帮忙啊!”程行道。

    “不用啊,你赶快回去上学去啊,现在回去还不晚,再晚一会儿回去就要迟到了。”姜鹿溪看着他说道。

    “我走了你怎么办?”程行问道。

    “我一个人就可以了。”姜鹿溪道。

    “可以什么?伱看你眼睛肿的,脸色憔悴的,你等下还有不少事情要忙呢,你已经那么久都没睡觉了,你等下哪里有精神去做事情?你现在恐怕站都站不起来了。”程行看到她现在这样子,又是心疼又是气恼。

    她要是再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天,非得病倒躺医院里去不可。

    “能站起来的。”姜鹿溪想要试着去站起来,但是跪了那么久,又没吃多少东西,又哪能站的起来,这还是程行这段时间每天坚持让她吃三顿饭,每顿饭吃的都是有营养的,要她身体变好了不少,不然按以前那身体,跪那么久又没吃多少东西,早该晕倒了,但即便是现在,姜鹿溪起来时,大脑还是一阵晕眩。

    身体素质差的人,蹲地上蹲久了就会头晕。

    更何况姜鹿溪在地上跪了那么久了。

    程行伸出手把她拉起来稳住身形,然后道:“逞什么强?真想在这个时候晕倒住进医院里?真到那时候,奶奶出殡那天你去都去不了。”

    姜鹿溪抿了抿嘴有些干裂的嘴唇,没有吱声。

    她刚刚觉得没什么,自己身体很好。

    但刚刚从地上起来的那一瞬间,她是真的感觉脑袋在晕眩。

    那一瞬间,她都感觉自己真的要晕倒在地上了。

    “灵堂里烧的纸不能断的,所以我不能睡觉。”姜鹿溪道。

    自己很困她又怎么感觉不到。

    但是他们这里的规矩,灵堂守灵三天烧的纸,是一点都不能断的。

    否则,是会认为对逝者不敬的。

    而且一旦断了,逝者也有可能就拿不到钱了。

    所以姜鹿溪哪里敢睡,便一直跪在那里盯着。

    等纸快烧完时,便去续上一些。

    还好村里的人前来吊唁的不少,每个人都带了不少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