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都是外出戍边监军,本质上对军队没有掌控权,虎符的另一半在将军赵佗手中。而没有虎符的另一半,就是赵佗也没有办法强行调兵。 也就是说,就算是历史上的公子扶苏想要造反,他也没有调兵的理由,嬴政一手打造的虎符制度最后害死了他的儿子。 其二,扶苏就算不调兵造反回去咸阳,若他真的是继承大统的人,他奉诏监军,以何理由返回咸阳。无诏而回咸阳是先治罪还是先正名。 历史上嬴政让扶苏返回咸阳,为的就是继位,但是他的话说得很巧妙。你来给我主持丧事,不提父子情感,只说这历史上的嬴政其智慧之高,他让儿子返回咸阳的理由是让他回去主持丧事。 在当时的状况下,扶苏没有诏书,他凭什么返回咸阳。 所以嬴政写第二句话的目的本质是在给扶苏回咸阳的理由。 恐怕嬴政一直都知道自己让扶苏前去上郡监军他的儿子内心中的委屈、愤怒、不甘、心痛,这位父亲一直为儿子的痛苦而痛苦。 嬴政似乎完全理解当时在上郡的扶苏内心对父亲是多么绝望,误解之深,扶苏恐怕以为,他的父亲不认可他,怀疑他是公子申生想要篡位。 被撵走没什么,让扶苏难过的恐怕是父亲的不信任、厌恶、怀疑。 所以最后嬴政的诏书上写的是让扶苏重新返回咸阳的理由。 因为嬴政知道,这是他们父子之间的最大心结。扶苏因为上谏而被贬黜,明明做了对的事情,却被尊敬的父亲惩罚,他一直活在阴影里。 所以,嬴政的这份诏书,是只有长公子扶苏看得懂的诏书。 是以这明明是一份让公子扶苏回去继位的诏书,可是他只字不提继位的事情。 但这也恐怕是嬴政一生里包含其思考最多的诏书。字最少,安排最多。 你以为这是一句平常话,可这才是关键,让扶苏给嬴政主持丧事。 这就是嬴政让扶苏返回咸阳的理由。 当初赶走扶苏是因为他上谏,现在父亲让他回到咸阳的理由是让他埋葬他。 嬴政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已经道歉了。 有了蒙氏兄弟,再顺理成章返回咸阳城给给秦始皇主持丧事,抵达咸阳的公子扶苏,将会迎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由百官拥立登基。 而非什么靠着嬴政的一份亲笔帛书冷冰冰由宗正宣布由他继位。 这个完美的过程比几万字的传位诏书都更有意义。 嬴政要给扶苏的是帝国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不是什么空洞繁冗的传位诏书。 他太懂传位诏书的重量有多少了。 有时候,传位诏书还不如女人的鬓角发丝重,别说交接权力,连让人生起敬畏之心都不行。 事实证明,嬴政的预判是对的。因为他马仔赵高和李斯亲自给他重新写了一封传位诏书,可见这个诏书在人心目中的重量几何。 嬴政几乎设计了一个完美的让宝贝儿子登基的计划,也给扶苏说完了所有他想对儿子说但是又不能说,不好意思说的话。 这份诏书完美到胡亥、赵高、李斯、冯去疾、所有人都为之忌惮,也为之动容。 嬴政对长子的爱可谓远比山高,比海深。 原本一道理应冰冷规整客套的立太子诏书,在嬴政人生中最后写的几笔下却变成了一道极具温情的诏书。 不管历史上这对父子两在过往的生涯里有多大的矛盾和误会,但是一旦扶苏接到真正的诏书,一定会对父亲释然。 不过历史上的扶苏能力低下,野心缺失,愚忠愚孝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扶苏,他倒是没有了这些缺点,可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他,却无法等到父亲的温情,更加没有办法愿意等待父亲主动给他做出政治权力交接。 他的父亲现在处在第六爻的位置,亢龙有悔,做什么都是错,做什么都来不及。 还不如,让他来终结他,挽救他的名声。 只是现在的扶苏,他做到了让嬴政忌惮、防范他,扶苏是永远等不到历史上那份诏书了。 没有返回咸阳的诏书,没有嬴政亲自做好的政权交接基础,这两件事情同时逼着扶苏必须要想一个完美的武力继承皇位的理由。 不过,扶苏想了想,他发现这件事太难了。需要有人在咸阳精心操作,回城的路线更是要缜密。 这么难的事情,交给自己想,这不是显得他这个未来的秦二世有些迂腐了吗。 于是扶苏思量再三,给他谋士团里智商、逆商、情商皆为最高的陈平写了一封密信。 这份密信扶苏派给了吕释之去送。 “赶在八日内送达咸阳即可,里面的东西其实也不重要,给别人看到也没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