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调动张辽北上-《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2/3)页

    “先坐一会,喝一口茶,等我把这几份奏本解决了,再和你聊一下!”牧景低下头,继续和手上的奏本开始较量起来了。

    “诺!”

    张辽连忙点头,然后小心翼翼的坐下来了,已经有人给他上了一盏茶,他喝了一口,润一下嗓子,就很安静的等待。

    牧景手中的奏本,那都是来自刘劲这些天秘密承奏上来的密奏。

    刘劲身负牧景的秘密任务,主要是查探四方官吏,对于自己封王,明侯府立国的事情,做一的官吏遗愿调查,反应不一,支持的不少,但是也有人保持意见,认为这时候过着急了。

    民心如何,需要引导。

    军心如何,是能够衡量的,毕竟军中皆武夫居多,一介武夫,承前朝之意念,向来是盲目遵命的比较多。

    之前的军人,总有一种风格,那就是谁给钱,给谁卖命,当兵吃粮,更多的是一种生存,不是那种忠君爱国的信仰。

    即使到了如今,军人的品质,改变的不多,哪怕是牧军,如今也不过只是初步的建立指导员系统,想要形成军中信仰,还需要十几二十年的功夫,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希望的。

    所以这方面,牧景倒不是担心。

    官吏的意见,才是根本,能当一方官吏的,都是读书人出身的居多,读书明智,明了智慧,就会不由自主的多了自我思想。

    他们的思想多了,想的事情就会多。

    想要糊弄他们,可不容易。

    但是只要有了他们足够的支持,内部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毕竟这地方官吏,都是靠这些地方官吏来支持。

    不过目前的形势,还是很好的,首先牧景新政的时候,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吏,如今这些官吏,不管是实干的,奉承的,他们都是倾向了大方向,站在新政这一方面,才能稳得住下来自己的位置。

    不然早就已经被人挤掉了位置了。

    党同伐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今大势是新政,新政一党的官吏如日中天,深的牧景之器重,你要是挡着新政的路,说不定就会被他们给搞掉了。

    不管是什么时候,能在官场屹立的,都不是非凡人,谁还没有几把刷子啊。

    这是一点。

    另外最近牧景不管是纳妾的事情,还是去其他事情,都在表示这要和士林缓解这关系,和读书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渐渐的缓和下来了。

    这也让很多中立的官吏,对牧景封王,明国建立的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反对之意。

    这里面还有一道理。

    那就是大汉的影响力,已经算是跌入的四百年来最低的一个低潮,甚至已经到了一个已经无所谓的地步。

    四百年的底蕴,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时候,别说牧景是挂着大汉王爵的名头建国,哪怕是自立门户,脱离大汉,割据天下,估计在内部的影响力,都不会很大了。

    当然,在中原的就难说,关中和中原,甚至河北这些地方,对于汉室的认同力,还是很强大的,毕竟读书人比较多。

    也有人反对了。

    比如荆襄五州。

    本来这里就是学术比较浓郁,读书人比较多的地方,当初为了荆州,站出来反牧景的人不少,为了新政站出来反牧景的人也很多。

    如今为了大汉皇朝,站出来的反牧景的人,也有不少了。

    牧景这时候倒是不怕了。

    不得不说,他娶了黄月英这一步棋,对于他统治荆州,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东西,就缺乏一个阶梯。

    比如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他们,并非有心和明侯府为敌,也不愿意挡住牧景的征途,可站在他们的位置,却不能背弃的荆州士林。

    有了黄月英这一道缓冲的地带,对于双方,都是好事,他们有了下台阶,牧景也有让他们动起来的理由。

    “中恒!”

    牧景把手中批阅好的一份奏本,递过去,道:“千里加急,直接动用的景武司的渠道,必须在最快时间,送到襄阳去,直接给司马微!”

    立国是一个契机。

    他的把司马微拉进来了,成为明国的一员,这人可是有本事的,最差最差的一点,单单凭借他的影响力,能为明国教育添砖加瓦。

    “诺!”

    霍余作为牧景第一秘书助手,是昭明阁的大管家,这些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经过他的手的。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