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皇帝大喜!万民称颂!民族英雄-《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保底月票给我好吗?)

    晚上,回到家中。

    一家人欢喜,自是不用多言。

    最让人欢喜的是晴晴格格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住在家里了。

    此时,她孕期已经七个多月了,再有两三个月,就要分娩了。

    届时,苏曳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孩子就要降生了。

    晚饭之后,苏曳和嫂子白飞飞密谈。

    “嫂子,令尊能够动用的银子,总共有多少?”苏曳道。

    白飞飞道:“总共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三百万两,那还差得很远啊。

    按照密约中,中方要投资一千万两左右。

    这个数字听上去非常惊人,但实际上应该也相差不远。

    按照苏曳的设想,总共要建造五个工厂。

    其中两个,为国为民,建设周期长,利润来得比较慢,但是投资却非常巨大。

    钢铁厂,纺织厂。

    这两个都是吞金巨兽。

    需要海量的工人,而且购买原材料,也需要巨大的资金。但是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却无比的重要。

    纺织厂还好一些,可能两年之内就能赚钱。

    但是钢铁厂,真的不知道要几年才能赚钱。

    而且这一千万两的投资,已经算是非常保守的。后来张之洞搞洋务运动,光一个汉阳铁厂都耗费了将近千万两。

    当然,张之洞那个时期,银子已经有所贬值,而且他还走了很多弯路。

    但这一千万两,是肯定要的,甚至可能还不够。

    而且前两年几乎所有的盈利压力,都在另外三个工厂上。

    这三个工厂,就要完全靠苏曳的聪明才智,来自后世的智慧了。

    这三个工厂的产品,不仅有征服国内市场的,还有征服世界市场的。

    甚至有些产品,还要去参加伦敦的博览会,确保一鸣惊人。

    按照他的规划,明年部分工厂,就要投入生产。

    时间真的非常紧迫。

    但又时不我待。

    “小曳,你要做什么大事,需要这么多银子?”白飞飞问道。

    苏曳直接把密约递了过去。

    这个密约,他几乎不会给任何人看,但嫂子白飞飞是最值得信任之人,而且在这个计划中,她也要占很大的分量。

    白飞飞将这个密约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整个人都头皮发麻。

    她实在无法想象,苏曳竟然是要做这么大的事情?

    一个国家应该做的事情,他却一个人去做。

    “小曳,那时间真的很紧迫了。”白飞飞道:“按照密约,你六月三十日之前,就要攻下九江,七月三十日就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了。”

    “所以,距离你攻打下九江,只有五个月了。“

    苏曳道:“不是,只有四个月左右了,因为这密约上的是公历。”

    白飞飞沉默了一会儿道:“我会去劝父亲,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

    “但就算如此,还有六七百万两银子的缺口,伱打算怎么办?”

    苏曳道:“我另外想办法。”

    六七百万两银子,绝对的天文数字了。

    白飞飞欲言又止。

    苏曳道:“嫂子,您想说什么?”

    白飞飞道:“寿安公主,有不少私房钱。”

    苏曳顿时不好意思,看来寿安公主来的时候,被她看到了。

    不过,你这意思是让我和她扎姘头吗?

    苏曳道:“嫂子,等到这些工厂办起来后,可能需要你常驻九江。”

    白飞飞直接道:“我去。”

    她知道,这才是苏曳真正的大业根基。

    ………………………………………………

    次日!

    苏曳归来并且在朝堂上宣布,已经和英国人谈判成功,英国人将无条件退兵一事,顿时传遍了整个京城。

    整个京城,都陷入了强烈的质疑中。

    这段时间,关于英国人的消息,几乎成为了整个京城最热门的话题。

    十几年前的鸦片战争,也重新拿出来说了。

    所有人都觉得,英国人是最难打交道的。

    十几年前,签了多少卖国条约啊。

    光赔款,就将近两千万两。

    还割让了香港,开放了好几个通商口岸城市,后来连海关都被英国人拿走了。

    这次英国人动用这么大的阵仗,怎么可能乖乖退兵?

    广州那边,已经打了好几仗了,大清输得惨极,两三万都打不过别人两三千人。

    天津那边,英国人的舰炮都已经快落到城里了。

    就这架势,哪里像是要退兵的?

    肯定是苏曳被英国人哄骗了。

    英国人要是那么好说话,这十几年也就不会那么惨了,整个大清也不会到处都是鸦片了。

    ………………………………

    今日,皇帝没有上朝。

    从昨天晚上,他就开始坐立难安。

    苏曳带过来的契约,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内容清清楚楚,确实没有任何丧权辱国。

    没有任何赔款,也没有割让任何土地,也没有增加任何通商城市。

    这里面说,大英帝国的之所以出兵,完全是清廷不守诺言,并且纵容地方官府伤害英国商人,为了保护侨民,为了保护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不得不出兵,希望皇帝履行诺言,并且惩处相关官员。

    皇帝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公平的条约。

    好到他完全不敢相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