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不满足?还不去打安庆? 但曾国藩这一句话,直接把后面的话也噎住了。 然后,苏曳道:“关于裁撤八旗军,曾公如何看?” 曾国藩道:“八旗军孱弱,确实让天下臣民失望。但是大清以八旗定天下,八旗军乃是国本,一下子裁撤了,对于战斗力,对于财政或许有益。但是对于人心,对于政治,确实远远弊大于利,太过于颠覆了。” 呵呵。 如果是一个旗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完全不奇怪。 但你一个汉人大臣说这样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苏曳道:“也就是说,曾公不愿意上奏,赞同裁撤八旗军了是吗?” 曾国藩道:“我这边,需要斟酌。” 话不投机半句多,接下来便不欢而散了。 苏曳离开扬州。 李鸿章前来拜见曾国藩。 “老师,他此时身在中枢,我们这样和他顶着干好吗?” 曾国藩道:“那你觉得呢?” 李鸿章道:“老师,你觉得此人未来如何?” 曾国藩道:“此人魄力,手段皆是上等,但是做事太操切了,太凶狠了,终有一日会遭到反噬。” 李鸿章道:“但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应该支持他裁撤八旗军啊,这样才能彻底引爆局势。” 曾国藩道:“心中赞同是一回事,但表态赞同,又是一回事。” 另外,曾国藩心中有一个秘密,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半句。 ………………………………………… 此时,京城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了。 尽管苏曳和两宫太后商议过,关于裁撤八旗军一事,不能公开辩论。 更加不能让朝廷和地方官员公开表态。 因为至少在这个时间段,这件事情无法辩论。 八旗军是国本,这是目前清廷的政治正确。 谁也不敢否定这一点。 就算有识之士觉得裁撤八旗军利大于弊,但是谁敢说出来? 所以,支持的人只敢装死。 但是,这却阻止不了很多官员上奏折。 一开始是在京的旗人官员上奏折,坚决反对苏曳的裁撤八旗军新政。 后来这个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地方的很多官员,也跟着纷纷上奏折。 所以,每天进入政事堂的奏章越来越多。 都是反对裁撤八旗军的。 政事堂依旧完全压下来。 朝堂之上,只要有官员想要讨论这件事情,立刻有人叫停。 总之,就是不许讨论。 但是日积月累,这些奏章完全堆积如山了。 两宫太后也赶到莫大的压力。 不计其数的旗人官员,都想要一个结果,让两宫太后亲口承认,绝对不会裁撤八旗军。 永远不再提这个恶政。 并且下旨申斥苏曳。 两宫太后内心也不愿意裁撤八旗军,但是她们也答应过苏曳,绝对不能公开表态说不裁撤了。 接着,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进京。 总理大臣桂良当堂申斥俄国军队非法进入黑龙江,请立刻退去。 俄国公使表示,那是因为苏曳这个总理大臣,不愿意执行之前的条约,所以必要的时候,俄国人只能用武力手段解决。 “太后娘娘,皇帝陛下,我们已经在西伯利亚集结了足够多的军队,只要俄皇一声令下,这些大军就可以为我国争取该得的利益。” 美国公使道:“太后娘娘,皇帝陛下,我们的联合舰队就在长江口,苏曳的长江舰队蛮横无理地当着不让我们进入。我们的耐心已经要耗尽了,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朝廷官员震惊,这……这不是刚刚才打完吗? 怎么又要打了? 因为大部分朝廷官员也沉浸在中枢的斗争中,对于外部忽视了。 没有想到,美国、俄国直接发出了战争威胁。 俄国公使道:“贵国的太后和皇帝陛下,您想要阻止战争的话,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表示出一个诚意。” 恭亲王奕道:“什么诚意?” 俄国公使道:“罢免苏曳这个总理大臣。” 顿时,朝廷的许多官员心中错愕。 苏曳这个总理大臣,才仅仅做了几个月啊,如果罢免了,那颜面何存? 不过天下臣民对这个新衙门抱有了巨大的期待,希望他们获得外交胜利。 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外交胜利没有来,反而又要引来了战争? 奕道:“贵使慎言,这是我国内政。” 俄国公使道:“太后和皇上,贵国成立这个总理衙门,不就是主要和我们四国打交道吗?按说根据条约,四国公使早就应该进京递交国书了。但我可以说,你们不用等了。” “只要一日不罢免苏曳,一日不换新的总理大臣,我们是绝对不会递交国书的,我们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个总理衙门的。” 美国公使道:“另外,我想要转告英法美俄四国的共同意志,请你们立刻撤走在长江口的舰队,请你们立刻罢免苏曳,否则我们的联合舰队就会直接开火。” 俄国公使道:“我们在北边的陆军,也会直接南下。” 慈禧太后道:“这,这算是战争通牒吗?” 对于这一幕,清廷的很多官员太熟悉了。 当时英国人就是这样来到朝堂之上,发出了最后通牒。 清廷没有当一回事,然后战争就爆发了。 然后,大清遭到了耻辱性的失败,甚至导致了先帝之死。 现在,洋人又一次发出了战争通牒。 两宫太后和满朝文武,这一次感觉到恐惧和战栗了。 桂良忽然道:“不可能,英国人和苏曳大人的关系非常好。” 美国公使华若翰道:“对,苏曳和英国人确实有某种合作。但是卜鲁斯爵士不久前和苏曳刚刚进行了一次不欢而散的谈判,也向苏曳做出警告,看在双方友谊的份上,给一个月的期限。现在仅仅剩下二十天了。” 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道:“对,贵国还有二十天时间。当然从京城去上海最快也需要四天,所以你们最多最多只有十六天的时间了。” “要么罢免苏曳,要么战争降临。” 接着,外面太监一阵高呼。 “总税务司李泰国觐见。” 这位英国驻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李泰国,向清廷发出更致命一击。 “总税务司不愿意承认苏曳率领的总理衙门,所以暂停上交相关账目,暂停上交所有税银。” 顿时间,整个朝堂彻底哗然。 如今清廷的财政收入已经非常窘迫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总税务的银子。 如今,英国人竟然要拒绝上交。 不是说苏曳和英国人关系很好吗? 少了这一笔银子,该如何是好? 李泰国道:“太后和皇帝陛下,请你们相信我,苏曳是一个非常不合格,不称职的总理大臣。伦敦到现在都没有承认这个新的总理衙门。” “所以,在伦敦承认总理衙门之前,我都不会上交账目了。” 这意思也表达得非常清楚,除非清廷罢免苏曳这个总理大臣,否则这笔税银就绝不上交。 两宫太后严厉地表示,这属于大清的内政,外人无权干涉。 ………………………………………… 朝会结束之后。 两宫太后召见了其他政事堂官员,还有总理衙门的另外两个大臣,文祥和桂良,还有荣禄,僧格林沁等人。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苏曳不是外交天才吗?他应该最擅长外交呀。” “大家都期待着你们总理衙门的外交胜利,结果胜利没有等来,反而等来了战争?” 很显然,两宫太后被吓住了。 “桂良,这究竟怎么回事?”慈禧太后问道。 桂良道:“之前签订的条约里面,洋人舰队拥有长江航道权,按照条约,他们舰队应该进入长江了。苏相不愿意洋人舰队进入长江,所以派遣舰队挡在长江口。” 慈禧太后道:“局势很紧张?” 桂良道:“确实很紧张,战事一触即发。” “不过,苏曳大人胸有成竹,他和奴才说过,他能解决这个困境,能够让英国人自己主动放弃长江航道权。” 众人顿时互相看了一眼,这非常难吧。 洋人贪婪得很,吃下去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 太后问道:“荣禄,你老实告诉哀家,一旦再一次爆发战争,大清能不能扛得住?” 荣禄道:“扛不住,俄国人在北方集结了大军,甚至不需要进京,只要杀入黑龙江、奉天、盛京,我们都很难挡住。” 盛京,那……可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啊。 太后问道:“那长江那边呢?苏曳的舰队挡得住洋人联合舰队吗?” 荣禄道:“也挡不住。” 接下来,一个严厉的考验来了。 是迎接战争?还是放弃苏曳? 偏偏这个时候,苏曳还要提什么裁撤八旗军? 外面这么危险,内部是万万不能生乱了。 太后道:“桂良,文祥,你们两人也是总理衙门大臣,你们告诉我,你们觉得苏曳这一次能行吗?” 顿时间,桂良和文祥也陷入了最最艰难的抉择。 他们的回答,可是关系到太后的关键性决策。 如果他们说苏曳行,那到时候战争爆发,国家再一次破碎,他们两人该当何罪? 如果他们说苏曳不行? 可是如果如何真的成功了呢? 最最关键的是,刚刚成立几个月的总理衙门,就这样折戟沉沙吗? 文祥挣扎了好一会儿,缓缓道:“回太后话,奴才……奴才觉得应该给苏曳大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桂良躬身道:“奴才,附议。” 两人说完之后,顿时如同虚脱了一般,真的不知道说出这句话是福是祸。 太后道:“那……那裁撤八旗军一事呢?” 终于,还是开始议起这件事情了。 在场所有大臣沉默。 但,沉默即态度了。 在场所有大臣,其实都不理解,苏曳为何要这么急迫。 这等关键时刻,外部危机四伏,国内还有捻军和发逆横行,应该保持内部的安定最重要。 这个时候裁撤八旗军? 不但动摇国本,而且还使得朝局动荡。 太后轻轻叹息一声道:“其实本宫也不理解,苏曳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提起裁撤八旗军一事。” “这个时候,安定团结最是重要啊。” 接着,太后道:“桂良,你时刻派人盯着长江口那边。现在那边是一等一的大事,一旦有任何变动,立刻来报。” 桂良道:“嗻!” 太后道:“就没有一天安生日子吗?刚刚打完一年多,又要打吗?” “这是非要把大清的江山折腾碎了吗?” ………………………… 两宫太后和清廷,抗住了洋人的压力,选择继续支持苏曳之前的外交方略。 但是却战战兢兢地盯着长江口,还有黑龙江,一南一北两个方向。 唯恐忽然一声炮响,战争再一次爆发,把大清撕碎。 但是…… 所谓裁撤八旗军一事,是要彻底偃旗息鼓了。 无数的八旗勋贵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没有想到啊,关键时刻洋人竟然来助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