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的犹豫不决被玲珑看在眼里,知道首席在为难是否带她出仙府,忙道:“师尊,这次您一定要将我带出这里,在这里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呆在这里太寂寞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跟师尊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何况现在我已经象师尊一样成了一个人,师尊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首席哑然失笑,自己的观念还未转变过来,现在玲珑已经变成一个人,他完全可以二十四小时照顾到,自己还有个禹蛇环,虽然现在玲珑已经成了人,不过禹蛇环应该对她有作用的,当然要得到她的同意才行。 首席未将禹蛇环配戴在身,这要戴在身上,显示出来的就象戴了个耳环,估计一旦被夜歌看到了,肯定会缠着要去,这个法宝的价值可比那些纯装饰品的项链耳环高多了,所以他给了夜歌很多饰品,却一直将禹蛇环保存在法戒内,这时正好用得着。 首席跟玲珑约法三章,因为玲珑实力太弱,首席虽然可以带她出府,但平时却需要她呆在禹蛇环内,不得首席允许不可外出,玲珑这次一个呆在九曜仙府时间实在太长,又一直承受着五次换鳞的恐惧,这段日子过得实在凄苦无比,尽管首席的这个条件也很苛刻,不过相比于过去,她认为还是要好上不少。 第二个条件是鉴于以后玲珑更多时候要与更多的人类打交道,玲珑是妖的事情绝对不能泄漏,而玲珑虽然妖阶很高,经过这次第五次换鳞后,又升了一阶,现在已达到顶级的九阶,但她却如白纸一张,首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泄了底,所以这次出去后,需要玲珑扮成一个哑巴,这样除了与首席交流外,不与其他任何人交流,彻底杜绝泄漏妖族的可能,这个条件令玲珑有点难以接受,她倒不是喜欢与人交流,她是对扮哑巴无信心,她本来一直就是个卑微小人物,就是跟了首席之后,刚开始也是个拼命为妖狸唤妖的命,直到后来,随着首席与人鱼的感情渐深,首席又收了四个徒弟后,玲珑的地位才逐渐改善,所以她对人家有何要求时,习贯性地想要满足,在她扮哑巴时,如果人家要她回答问题,她没信心仍旧扮好这个角色,她将心中所担心的事一说出来,首席大笑道:“这个不用你担心,没有我的允许,谁敢问你问题,师尊就让谁去死。”这么霸道的话一出口,玲珑也不再担心,应下了这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因为以后玲珑主要跟着首席人身行动,所以她的食物就不容易获取,所以首席的要求是,出了仙府后,玲珑要试着去吃不同的食物,寻找到可替代水青玉实的食物后,以后可能会长期食用这种替代食物。玲珑没想到出去一次着实不易啊,甚至连吃了一辈子的食物都要换了才行,这个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替代品,玲珑怯生生地提出疑问,首席大包大揽地说:“只要你肯尝试,总能找到替代品的。”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小说app,【换源神器】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在走之前,师徒二人一起动手,采了大量的水青玉实,在找到替代食物前,要备点干粮,免得因为饿得吃不消,又被师尊送回仙府,那以后再想出去就更难了,等一切准备好,首席将禹蛇环取出佩戴起来,捏个手诀,低喝一声“禹”,玲珑“唰”地一声就消失了,这禹蛇环佩戴后,首席已经可以通过内视的技能看到环内空间,玲珑入环后一对比,首席才知道这禹蛇环内空间还是蛮大的,玲珑入内后并不象被折叠成一个行李般束缚,而是如在一个庄园般,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散步、闲坐,甚至带点泥土进去可以养花了。 这样就好,虽然禹蛇环内的风景不如九曜仙府的色彩斑斓,不过好在间隔不长的时间就可以将玲珑放出来透透气,而且还可以在首席的协助下,开始提升实力,一旦实力达到某种程度,有了自保之力,想必非要呆在环内的时间就可以大大减少,这是一条希望之路,玲珑正因为理解了这点,才愿意暂时苦一段时间。其实这也是首席所希望的,一个高达九阶的妖族徒弟,这要是成长起来,该有多强大?更何况玲珑现在已经变成人样,完全可以在人类世界生存,当然是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实力之后,这让首席觉得与他这个人妖同体成了同类,均是可妖可人的品种,只是不知玲珑能否修炼人族道法? 首席将玲珑摄入禹蛇环后就将禹蛇环又摘下来放入法戒,这个禹蛇环能不暴露尽量不暴露,碰到行家肯定会知道禹蛇环的功能,这种稀少的饰品一旦被人盯上了,又会惹出一堆麻烦。 首席一路出了星光水道,御剑在水中行出十几里后才浮出水面,掏出一张八卦无极符一展,人就回了玄都观。 回了武当,小美人鱼留在禹蛇环内,暂时可以放一放。首席将七步解除了禁制的第二个玉盒拿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道书,首席拿出仔细看,《天工开物》,这名字可不怎么象道法,不过还没解禁,内容无法得知,首席无法,先放回法戒,随后又将借道去仙府时青龙硬塞给他的道书拿出来看,据青龙讲这可是仙界流传的道法,虽然在仙界可能是最低级最普通的道法,但在人间来说,必然是了不起的东西。 《婴蕴神出大乘流云变》十三阶道法,不入五系,共三十三层。修习此道法有先决条件,玩家必须先修炼至元婴,等级达到100级。此乃仙界基础仙法,孕育婴儿,壮大元神,分神出体,神入大乘,踏入仙境。 首席一见之下心神巨震,仙法毕竟是仙法,最低阶就从十三阶起始,人间最高阶只到十二阶,至今为止,首席还没见过十二阶道法,不过他修成元婴是来自十一阶的《洞明烛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