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坑货-《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


    第(3/3)页

    这坑货,送钱,你不能几贯几贯的来吗,这算送礼赔罪,这是又给人挖个大坑啊!

    看着张平安不满的眼神,吴老二惴惴不安的解释:“这银子干干净净,是我挣的,邻县员外家办了私塾,请我去当先生,预付的定金。”

    “吴先生,银子你还是收回去吧,张家虽穷,也不会挟恩图报,要你钱财。”

    张平安心生感慨,在大宋,果然还是读书人来钱快。

    几天前,还寻死腻活的吴老二,轻轻松松找份工,定金就有五两,读书看来还是有点用的!

    尽管万分不舍,张平安还是不准备收下银子。

    吴老二没给张平安还银子的机会,放下银子,直接起身,告辞离去。

    张平安看吴老二执意如此,又加上自己刚刚苏醒手脚无力,便无奈道:“那便多谢吴先生赠银,祝吴先生来年高中。”

    “不考了。”吴老二听到后,头也不回的苦笑道。

    “不考了?”张平安诧异的看着他,寒窗十几年,差点都弄得跳河,命都不要的人,竟然不考了?

    “不考了,吴某今生永不入考场!”吴老二坚定的说道。

    张平安看着门口吴老二的背影,总感觉吴老二说完这句话后,整个人就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一样,萎靡了下来。

    在大宋,读书人天生高人一等,身份尊贵,天然享有各种特权!

    若是考场高中,不夸张的说,那真是一人登科,全族鸡犬升天。

    在考场上,你即使见到白首老翁奋笔疾书,又或是父子同时下场,也不足为奇。

    只要能高中,都会传为一时美谈。

    总之一句话,只要考上了,什么都不是问题!

    银子、田地、媳妇儿,自会有人巴巴的送门来。

    在这种环境之下,吴老二竟然说自己不考了?

    这惹得张氏兄弟都很好奇,想问一问原因,但又不好直言。

    毕竟双方还是有着身份差距的,只能等吴老二自己说了。

    吴老二没有解释的意思,步履蹒跚的朝屋外走去。

    “寒窗苦读十余载,胸有沟壑,腹藏良谋,卫霍等人不足侔也,平生只服诸葛一人,无奈时运不济....”

    吴老二自言自语,好似发泄一般,一边走,一边念叨着。

    声音断断续续的

    临出门时,吴老二忽又高亢起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山高水长,终有一日,张大郎救命的救命之恩,吴某必定涌泉相报!”

    “大哥,吴老二这个书呆子,说啥呢?”张小七表示听不懂!

    “以后不许喊吴老二了,更不准叫吴书呆,听见没见到了,都要尊称吴先生,记住了!”

    张平安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只要心存善意,有知恩图报之心,那便值得人去尊重。

    “好吧。”张小七尽管不懂,还是不情愿的应和了一声。

    张平安看着吴老二远去的背影,那乱蓬蓬的头发,在夜风中飞舞。

    短短的几步路,虽然穿着打扮,仍显落魄,但张平安眼中,吴老二一刹那间,竟有了种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