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名将落幕,万人空巷-《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第(3/3)页

    而且,汉代丧葬礼俗,内容颇为复杂多样,在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中广泛存在。

    之所以能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传统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在内。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从解释,从而对身边的事物存在恐惧与敬畏,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信仰。

    伴随着这种信仰,人类不断认识周围事物,与此同时,人类也试图对自身的存在作出解释,为了解释人类的精神活动和身死现象,灵魂应用而生。

    古人认为人死后肉体消失,但灵魂不灭,仍能参与和影响人们的一些活动。

    这种观念一产生便迅速盛行,至汉代仍为各阶层的人们所推崇。

    汉代人相信人死灵魂永存,还会在另一个世界,像活人一样继续生活,因而注重把死缺作生人看待。

    为了使死者能过上舒适、安稳的生活,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尽量模仿现实中的房屋,随葬品尽量将生人所用的工具、物品纳入墓中,甚至将房屋、田地和家禽、牲畜之类也制成模型和偶像,以供随葬。

    完全用现实生活来为死者构造地下世界,所谓“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

    这种现象,在许多汉墓中均有发现,如古城汉墓,墓葬形制为带斜坡墓道的砖彻多室墓,由墓道、通道、前室、后室和耳室几部分组成。

    出土器物有釉陶仓、釉陶井、陶狗、陶鸡、五铢钱等。

    不仅如此,汉人也相信“人死为鬼,有知”,可降福生者,亦可祸害生者,那么为求死者对生者的保佑,祭祀就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上至皇帝,下迄百姓,都为之乐此不疲。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进行厚葬,一些明达之士,就会多抗俗礼而遗言薄葬,皇甫规就是其中之一位!

    不得不,皇甫规此举,在这个时代真是让人好生敬佩。

    送葬路上,有着数不清的马车浩浩荡荡奔腾,王羽放眼望去,再不济也有千剩,就是为了送牛车一辆,此事一旦传出去,必会成为一段佳话,甚至在历史上广为流传。

    因为他王羽,会让人把这种精神,传播下去。

    马车点速度还是很快的,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车队就停到皇甫家族的祖坟之地,也就是停在岳庭山北麓的山脚处。

    簇依山坐岭、风景秀丽,确实是一处极佳的长眠之所。

    这位大汉的名将,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对于大汉王朝来,他这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招抚羌人,安定羌变,缓解东汉朝廷与羌人之间的矛盾。

    皇甫规生逢季节性乱世,素习羌事,因此他反对对羌人一味镇压杀戮,而采用招抚政策,他认为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由边将失于绥御。

    对于羌变,若求猛将,不如抚以清平之政;

    明习兵书,不如郡守奉法,使之无反。

    他上表书奏,免了一批多杀降羌、不遵法度的官员,羌人由是感慕,前后相归降者逾二十万口。

    这对汉羌之间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边疆地方得以安宁。

    他与张奂、段颎都声名显达,京师称他们为“凉州三明”。

    而且,皇甫规一生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

    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当年迈时即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后张奂不负其望,在安定羌变中亦有殊功。

    他这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如今终于可以安息了。

    皇甫将军,一路走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