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孙策虽然对于张绣这种态度有些不解,想了想便把有关华歆的经历简单了一遍。 此人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大儒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 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灵帝时期,举孝廉仕,任郎中,因病去官。 后得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 初平元年,董卓进京,华歆请求出任下圭令,实则称病不去,前往南阳。 后几经辗转,被太傅马日磾召华歆为掾属。 朱皓死后不久,朝廷拒绝了刘表和刘繇关于豫章太守诸葛玄的人选推荐,子下诏委任华歆豫章太守。 华歆在任期间,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扬州刺史刘繇死,豫章居民便主动邀请他来接任扬州刺史一职。 华歆认为私自接任这种事情非人臣的所作所为,所以不从。 等到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派虞翻前去服,华歆率众而降。 正因如此,孙策便待以上宾之礼。 张绣听得连连点头。 越是这样的人物就越不能留给曹操,对吧? 这套路我太懂了。 然而没想到孙策到这里却是话锋一转,“如今华歆既已与我无缘,不妨让他来寻博超。 如此一来,既断其往许昌之路,亦不至使之在策处蹉跎,岂不美哉?” 哈? 张绣这才反应过来,搞了半孙策所谓的“解决”原来是让华歆来跟自己混啊! 此时此刻,张绣不禁为方才对孙策的揣测产生了几分惭愧之情。 他就嘛,以孙策的品性怎么可能会受到那群家伙的影响呢? 孙伯符,是我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对不起了啊! “不知博超方才为何此乃失义之事?” 看着孙策那好奇的目光,张绣觉得还是不要告诉他事实比较好。 于是咳嗽一声,在瞬间想到了一个理由,“听华歆之言,他亦是愿往许昌,我将之留下,岂非强人所难?” 孙策闻言长长叹了口气,目光中露出一抹羡慕之色,倒是搞得张绣有些无所适从了。 更让他意外的则是孙策下一句话: “博超有所不知,比起许昌,华歆更愿往你处啊!” 张绣:Σっ 最终张绣还是答应了孙策这个要求。 华歆的能力可是得到过诸葛玄肯定的。 况且按照孙策的法,华歆可能比自己认知中的还要厉害。 要知道卢植和郑玄可都是刘备的老师。 当初袁绍之所以肯发兵讨伐曹操,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肯在那个时间点出兵,多少也是看了郑玄的面子。 华歆能跟这两人同门,还能成为一龙的龙头,已经足以明问题了。 更不必孙策都已经把华歆送到了自己眼前。 在人才方面,张绣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动摇: 应收尽收! 所以这件事情也一并安排诸葛亮去做了。 就是不知道孙策的华歆愿意跟着自己做事是真是假。 不过既然本人都已经跟着孙策来到了江夏,他多半真是这么想的。 嗯,就算他不是这么想的,相信诸葛亮也有办法让他这么想。 解决了这件事情,张绣看向孙策的目光也越发和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