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谓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后世之人更熟悉的名称分别叫西沙裙岛和南沙裙岛。
其实后世的名称未必比古称更贴切,毕竟西沙裙岛确实是以沙岛为主,但南沙裙岛却多是环礁,以“长沙”、“石塘”名之倒也颇为形象。
不过这两地在海南民间的另一种古称就颇为无厘头了,海南渔民每年乘着东北季风去往这两地捕捞,先到的西沙裙岛就被称为东海,后到的南沙裙岛则被称为北海,相当于是从“东北”二字里各取了一个字。
没错,海南岛的渔民从很早开始就去往这两地捕捞了。早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将南海海域命名为“涨海”、“珊瑚洲”,到了唐代又出现“石床”、“石堂”、“九乳螺洲”等称谓。
及至宋代,“长沙”和“石塘”的名称始见于各类文献,西沙裙岛和南沙裙岛开始有了明确的区分。最晚从这时起,去往西沙和南沙的针路口诀已开始在海南渔民中代代相传。
而到了明代,形成文字的海道针经已不下十余种,详细记载了去往西、南沙各岛的针路,并且给绝大多数岛礁都命了名。
可以说,明代的海南渔民继承了祖先历时千年的知识传承,至此已基本摸清了整个南海的水文地理。
后世有人说三沙市的自古以来只能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九段线,这是纯踏马瞎扯淡!
按照“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最早有效行政管辖”这四个领土主权要素,东大对南海的主权是无可争议的。而且前三个最早那是千真万确的自古以来,古的不能再古了。
早在会友公司成立之初,林海就派人去东南沿海各地,高价收购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海道针经。
其中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在琼州府各地买到数十种有关西、南沙针路的手抄本,林海命人将其汇总整理,并郑重其事地将合订本命名为《去西、南沙的水路簿》,就是他现在拿出来给黎忠国翁婿看的这个。
“没错,要去千里长沙和万里石塘,从琼州府出发最为便捷,而榆林港又是最近的港口。”林海用木棒在地图上比划着,“这两地有一种上好的肥料,鸟粪石,这就是我给你们准备的生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