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瑶这边石料到位,四人在路边凉棚下,正式开始打磨盘。 刘木匠那边的木料也准备好,跟秦瑶这边拿了三两银子结算了木料的钱。 料子是从他老丈人家扛过来的,自家人用,价格很低,但相比卖给那些木材商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到手铜板还多些。 秦瑶当时就在想,要是把下河村这个单子做好,吸引到更多靠河村庄的人过来下订单,形成产业链,搞不好能直接带动整个刘家村发展。 木料、石料、人工,都是自己村里的,她们赚了钱,也能带动村里人赚到钱。 不过这个想法目前只是一个美好设想,具体情况还要看下河村这次的水磨坊建成之后民众们的反馈才知道。 但有了这个心思,秦瑶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暗暗埋下了伏笔。 比如多出来的那块石头,也打成了磨盘。 比如刘木匠他老丈人,可以让老人家提前砍一些成材的留着,反正有空闲大家也会上山伐木备着,等木材商来的时候好卖掉。 又比如刘柏三兄弟的打磨手艺,秦瑶刻意让他们往精细了去做,能用得越久越好。 水车和石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和损坏,秦瑶之前也承诺会教下河村人怎么修缮。 但要是她和刘木匠把尺寸都定量好,自己再生产一些置换部件,到时候想要零部件修缮水车的村民,会不会直接选择来找她们购买? 想到这一点,秦瑶当天打完磨回到村里,就兴冲冲去找刘木匠商量。 两人一拍即合,当下就拟好了数据收起来备用。 其中水车的扇叶、承轴、摇臂,是最需要频繁修缮的东西,且个人做起来还非常费事,是个精细活儿。 一旦发现自己做的尺寸怎么都合不上,懒得动脑麻烦的村民自然会想到找刘木匠。 “秦娘子,你说咱们这水磨坊真能推广出去吗?会有这么多人舍得银子做它?” 虽然很激动,但稍微冷静下来后,刘木匠还是不太自信。 毕竟秦瑶当初做出水磨的时候,村里人的反应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过现在可不一样了,秦瑶反问:“你没发现村里的磨坊都没什么人去了吗?” 现在哪怕是夜晚,她家水磨坊里还是有磨磨的动静。 每天使用时长增加,害得她几乎隔两天就要去检查一下水车,免得它直接罢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