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国家燃烧(八)-《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2/3)页
查理曼这边正好有这么一个人。
早在少年军校时期,罗兰就切身体验到一顿“给人吃的东西”对防卫军军营生活来说是何等的奢望,看看倾倒军用口粮后寸草不生的花坛,再瞅瞅吃了黑豆和米的卷饼炖午餐肉后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的猫猫狗狗。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天吃军用口粮的防卫军战士是一群真正的猛士,他们不但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更有无比强大的肠胃……
在食物面前,他们虽不至于全无防范,但绝无法和正常状态下的警戒心相提并论。如果是通常状态,他们绝不会做出驻足停留的举动,就算停留也会下意识的遮挡标志,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将半履带摩托挡板上的三片橡叶为背景,正中为一只跃起的黑豹和字母N交叠的营标曝露在阳光之下。
654重装甲歼击营的出现让罗兰有些吃惊,他预料到会遇见装甲兵甚至是战车,但没想过会遇上装甲歼击部队。
装甲歼击部队装备的都是无炮塔的固定战斗室驱逐战车,相比拥有360度射界的战车,驱逐战车只能通过移动车身来调整攻击角度,容易遭受攻击的死角范围也比战车要大得多。所以尽管有着比同级别战车更强大的火力和防护,驱逐战车却不适合投入攻势作战,即使是从事防御作战的本职工作,也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战车和步兵进行协同。
在这里会看见装甲歼击营,要么是战车数量不足以突破对面的阵地,用驱逐战车来凑数;要么是协同步兵去巩固阵地;还有就是组成第二道防线,掩护部队撤退。
防卫军装甲部队几乎没露面过,根本谈不上损失;一条随时都能突破的防线也不可能对他们产生威胁。掩护部队撤退看起来是最有可能的,可为什么是现在?
亚尔夫海姆正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态势中。各国对“反抗查理曼暴政的精灵义军”表达了相当程度的支持——尽管都是些停留在口头程度的支持,以他们目前的状况和一贯对尖耳朵异端的反感,再考虑到教会给各国施加的压力,已经算是很难得的善意表达了;查理曼暂时无力打破僵局,正在不断聚集资源准备反击;
如果防卫军继续加强攻势,毫无疑问能拿下吕德斯,完成他们长久以来的心愿——执政官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皇帝,吞并查理曼的土地建立一个大帝国。以他们眼下的实力,做到这一步并不存在任何困难。可如果真的这么干了,政治和战略层面就会面临困境。
眼下各国支持亚尔夫海姆,仅仅是因为查理曼的威胁超过了对异族势力崛起的恐惧。和陷入歇斯底里的反查理曼情绪的公众不同,各国上层内心对亚尔夫海姆并不比对查理曼更加友善,大家根本称不上盟友,只是为了对付查理曼才走到一起的同伙。他们竭尽全力扑灭军国主义查理曼之后,怎么可能允许另一个更强更恐怖的查理曼出现。要不是亚尔夫海姆打着“自卫反击战”的旗号,爱扯后腿和搅屎的盟友们早就偷偷使绊子了。
如果亚尔夫海姆此时强攻下吕德斯,恐怕除了精灵自己,没有人会对这个帝国表示欢迎。在西面,残余的查理曼将励精图治,不仅要恢复失去的土地,更要夺回自己大陆头号强国的桂冠;在东面,公国会为失去干涉人类阵营内部纷乱的影响力而扼腕叹息;永远遵循“联合大陆第二强国收拾第一强国”这一搅屎棍战略的阿尔比昂一定会想尽办法遏制亚尔夫海姆独霸。如果伊密尔再跳出来添乱,新生的精灵帝国将彻底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李林不会看不到潜在的战略风险,他一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撤退,转入下一步行动。问题是合适的机会是什么时候?下一步行动又是什么?
罗兰之前推测最佳撤退时机是半个月之后,届时无法承受压力的查理曼会将入侵奥斯托利亚和圣伊斯特万王冠领的部队撤回来防御首都。达成解救盟友这一战略目标的防卫军将迅速撤回国内,依托齐格菲防线给予查理曼陆军以重创,之后再以“保家卫国”、“终结战争的名义”以装甲部队长驱直入,彻底打翻查理曼。可如今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的出现,等于是推翻了之前的推演。
和一般驱逐部队不同,第654重装甲歼击营除“猎豹”驱逐战车外,还装备有部分“象”式驱逐战车。那可是头正面装甲200㎜,体重72吨的巨兽,除了被执政官亲手枪毙的“猎虎”,是已知的防卫军驱逐战车中最大最重的量产型战车,可谓名副其实的钢铁之象。
部署“象”式驱逐战车可不是轻松的事情,尽管设计时特意把履带加宽以将少接地压强,72吨的体重可是实实在在的,稍微脆弱一点的道路就会被它搞的支离破碎,桥就更不用说了。查理曼各地的道路桥梁承载极限基本都在26吨上下,10吨级别的“追猎者”也就算了。没有事先经过加固,40吨级的“猎豹”都无法通过,更不要说70吨级的“象”了。
没有充足的事前规划和准备,第654重装甲歼击营不可能在水系发达地域投入进攻。只有依托经过工兵部队强化加固的道路桥梁,利用事前构筑的阵位进行纵深机动防御作战,掩护主力部队后撤,之后按事前规划好的道路逐层抵抗撤退——这才是可以在这片地域发挥出他们战斗力的作战方式。
听上去似乎不算太复杂,可其中每一个步骤背后都有大量的事前调查测绘与计算,阵地的设置、野战修理厂、零配件的输送、备用的补给和撤退线路、应急的调度预案——相关保障工作足以忙死一堆后勤参谋。考虑到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这个重装甲歼击营显然不可能是仓促间被部署到这里。恐怕在进攻部队抵达这附近的时候,相关工作就已经展开了,为的就是能在撤退日之前完工,以便重型驱逐战车部队早早进场,熟悉环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