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了祖国(十八)-《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3/3)页
英雄。
不该是自己“主动”站出来的吗?
因为必要所以才刻意制造出来的,也是“英雄”吗?
光凭一个人的活跃,世界根本不会为之改变。就算发生了改变,也不过是被刻意营造出来的表相——哪个世界都是如此。
无数次在现实之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断反复挑战严苛冷酷的世界,饱尝冷眼和蔑视,依然矢志不渝地坚持信念,不厌其烦地在绝望的沙漠中翻找一粒名为“希望”的沙尘。
——如此特异于凡俗大众的存在,才是所谓的“英雄”。
现在的罗兰,还不够格。
“如果目睹了人类这个种族令人绝望的黑暗面,亲身体验到人性的丑恶,明白到人类社会是多么不可救药,他依然能跨过这个心理障碍继续前进成长,那么塑造英雄偶像的计划便可加速完成。如果他就此一蹶不振,那么就乘虚而入,诱导他和周遭女性发生关系,确保优秀的‘英雄后补’,从长远来看依然有利于整个计划及系统的构筑。哪一种结果对我都没差,因此德基尔的表现如何完全可以忽略,我们只要耐心等待罗兰那边的结果即可。”
“可如果……“
“没有如果,和全世界比起来,一个人的命运根本微不足道。”
斩钉截铁的话戛然而止,尼德霍格也配合的结束了他执拗的提问。没错,世界的重量面前,人命连蝼蚁都不如,为了达成新秩序,历史的车轮需要足够的鲜血来润滑。
一个人,什么都不是。
然而——
人心既软弱又坚强,丑陋也美丽,复杂多变的人心并不是二选一的答题机器。没有标准答案的心,真的会按照逻辑和算计亦步亦趋的运作吗?
纵观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挑战极限的历史,无知无畏的向“禁忌”、“不可能”发起冲击——这一毫无逻辑的行为正是这个种族的天性。纵然是极端绝望的环境下,他们依旧会怀抱希望的种子,等待着传承者孕育出足以打破绝望的果实。
如此这般不断的赋予试炼,是不是也等于在孕育“打到李林和母神”这一危险的可能性呢?
李林并未遗漏这一点,从不犯错的他绝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他只是不在乎,就像扔给罗兰一个又一个试炼一样,毫不在意。哪怕罗兰很可能在下一个试炼里崩溃甚至死亡,他依然会毫不犹豫的抛出试炼。
这不是冷酷无情,不是毫无来由的自信,更不是乐此不疲。
只不过。
人类的内心,他从来不想去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