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4.后撤的时机。 战斗发动时间不能太早,那会刺激防卫军提前启动应对预案,太晚无法拦住启动中的旋转门。战斗强度也是一样,太弱或太强都会引来麻烦。战术应用和后撤时机就不用说了。 说来说去,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答案上——后勤状况。 著名的《游击队之歌》中“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给我们造”的歌词。与其说是对“凯申物流”、“运输大队长”的无情嘲讽,倒不如说这是物资匮乏、后勤难以保障的军队无奈窘况的写照和革命乐观精神的表达。在应付以步行为主要机动方式的战争中,通过缴获来保障战斗力或许是一种解决困难的办法。但在高强度机械化总体战中,这就不太现实了。即便物资匮乏的一方打出了不少颇为出彩的战役战术,但只要另一方掌握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转换为压倒性的战斗力,另一方被压倒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已经非常明确的验证了这一点。轴心国集团开局不可谓不精彩夺目,同盟国集团也确实狼狈万分,甚至机会被逼到亡国的边缘。可一旦同盟国掌握的资源开始发挥出效能,轴心国的战略储备便被一点点耗干,失去了血液供养的战争机器渐渐运转不灵,整个国家开始一步步滑向失败的深渊,直至最后轰然倒塌。 说资源和后勤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要素,一点都不为过。 具体到罗兰和防卫军B集团军群身上,就是罗兰能够正确判断防卫军主攻方向、进军路线乃至攻击发动时间,但没有足够资源——从岌岌可危的物资储备到薄弱的运输、保障力量——来发起一场针对性的反击或防御。就连阻滞敌军推进都显得极为勉强。相对的,防卫军B集团军群或许会被暂时绊住脚步,但他们掌握的资源及充足的战前准备足以保证他们可以迅速跨过所有障碍,最多会和时间表出现一点偏差。 让一支一天8发炮弹,人均20发子弹都保障不了的营级轻装甲单位去阻挡齐装满员、弹药物资拿来败家都嫌多、全程有空军支援的装甲集团军群?这又不是温泉关战役,就算让列奥尼达从地底下爬出来,带着手下7000肌肉兄贵来为罗兰助阵,也只会让他们成为一众喵系战车履带下的一滩血泥而已。 有句话怎么说的?有钱就了不起?有钱可以为所欲为? 放到防卫军身上,就是精灵们悠然点起一根雪茄,打开一瓶芬达,然后用鼻孔瞪着查理曼人说:“不好意思,物资充足、后勤给力,真的很了不起,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不过我想你们不会明白这种感觉。” 壕真是壕无人性。 可以说比起宏观战略,资源和后勤的限制更加直观的限定了罗兰在制定阿登阻击战时的战术选择。 “结论就是,只能靠展开相当于战略级攻击魔法的术式,干涉气候和地质来拖延时间吗?” 第(2/3)页